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用心保護起來的水喝起來會甜。對于東莞來說,這場曠日持久的飲用水源環(huán)境保護討論,已到了總結陳詞的時候。
昨日,廣東省東莞市市政府十五屆第9次常務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審議并通過了《實施東莞市飲用水源地環(huán)境保護基礎工作實施方案》,提出市政府相關部門每年要做治水績效評估,設立階段性治水目標。
關于飲用水,最近最熱的話題是,內地自來水合格率僅為50%,幾乎無一城市自來水能直接飲用。東莞沒有忽略這個話題,在大家對此事牽腸掛肚的時候,適時把飲用水源地環(huán)境保護方案推出來,讓人欣慰,體現(xiàn)了呼應群眾熱望的進步和前瞻。
東莞地處珠三角地區(qū);而珠三角屬亞熱帶氣候,常年高溫多雨,水系豐富而水質又特別容易受到污染,這樣的自然環(huán)境使廣東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人形成了一種對水質高度敏感和重視的傳統(tǒng)。毫不含糊,飲用水源環(huán)境保護屬于“基本民生事項”,其公益性、普惠性都是其重要特征,屬于政府部門最應該重視的基本公共服務內容之一。
但東莞現(xiàn)有的水源水質卻無法讓人省心,水庫污染、水務管理等問題令人心憂。今年3月份,松山湖水庫突現(xiàn)大量死魚,隨后市領導痛斥“天氣說”是在“放狗屁”,并直言自己現(xiàn)在經(jīng)常去明查暗訪,發(fā)現(xiàn)不少污染源都在偷排污水。4月份有媒體調查東莞水庫現(xiàn)狀,東莞水務局坦言,東莞眾多水庫確實存在產(chǎn)權保護滯后和政策滯后的問題。
有專家說,“廠里產(chǎn)什么,水里就有什么,河流已然成為‘超級化工廠’”。此種情況下,很多原本干凈的河流上游、源頭,以及地下水,逐步進入污染行列。面對堪憂的水源,一些水廠滯后的自來水工藝,成為飲用水水質失控的第一道關口。
此種尷尬東莞也未能幸免。來自東莞市水務局2月份的城市供水水質公報顯示,全市92間村級水廠有21家村級水廠出廠水水質不達標。相比1月份18家不合格,2月份水質不達標的村級水廠不降反增!這使得東莞飲用水之痛迷霧重重,其中以村級水廠尤為嚴重。
然而,就在水質疑問未解之際,水價要漲卻板上釘釘。4月15日,大市區(qū)水價聽證會僅一人反對漲價;而4月26日東深沿線八鎮(zhèn)水價聽證會更無人反對漲價,但千叮嚀萬囑咐“漲價要保證質量”,公眾在難掩的失落中,直接把訴求降低到塵埃里。
這是怎樣的一種焦灼?水質存疑,用水之人必定陡生焦慮。打開水龍頭清水汩汩而來,卻不知這水安全系數(shù)有多高,是否自己已在不知不覺中掏錢買“污水”,只能忍受著忐忑與失望的煎熬。
在這種微妙情勢的逼迫下,若言保持樂觀確實有些不易。因此,相關部門更應重視百姓的利益訴求和意見,出臺飲用水源地環(huán)境保護方案,應以負責和堅忍的心態(tài)朝著安全的方向,切實拿出兩把“治理大刀”,一把刀整治業(yè)已形成的污染,一把刀切斷排污單位繼續(xù)亂排的可能。
此次工作方案出臺實屬不易,但更重要的是落實。我們有良好的工作思路設計,但如果只把它作為擺設,不認真去實施,那么再好的方案都只會是一紙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