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發布《2011年深圳市海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據悉,去年深圳近岸海域中達到清潔和較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面積約439平方公里,輕度和中度污染海域面積約為145平方公里。但是,受嚴重污染海域面積約為565平方公里,占深圳海域面積近一半。海水增養殖區、海水浴場、濱海旅游度假區等海洋功能區環境質量狀況良好,海洋自然保護區、港口航道區、重點工程用海區等海洋功能區環境質量狀況較差。此外,近岸海域多個陸源入海排污口存在超標排放現象,去年深圳海域共發生4起赤潮,全年赤潮累計發生面積約57平方公里。
部分海域水質污染嚴重
《公報》顯示,2011年,深圳近岸海域海水質量狀況較2010年有所好轉。深圳海域海水質量狀況呈現東優西劣的特點,東部海域水質狀況明顯優于西部。海水水質符合國家第一、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主要集中在大鵬灣及大亞灣,劣于國家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集中在深圳灣及珠江口。
以深圳灣海域水質為例,污染嚴重,屬于嚴重污染海域。水體富營養化程度高,主要污染物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分別為國家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值的1.2倍—2.6倍及2.7倍—9.1倍。化學需氧量及石油類含量超國家第三類海水水質標準,超標的監測站點比例分別為50.0%及62.5%。重金屬銅、鋅、鉛、鎘、鉻及砷含量符合國家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與2010年相比,深圳灣海域富營養化程度有所下降。
對于深圳近岸海域受污染的原因,該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陸源生活污水的排放破壞了海洋生態環境平衡。受陸源生活污水排放的影響,深圳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為氮、磷營養鹽,其中珠江口和深圳灣海域的營養鹽含量超過國家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數倍,對海洋生態系統存在潛在威脅。并且,工業廢水入海排放給海洋環境帶來重金屬污染潛在危險,受工業廢水排放的影響,西部海域沉積物中重金屬污染問題突出,對海洋生物質量及海洋生態環境造成潛在威脅。此外,繁重的港口運輸都給海洋環境帶來較大的石油污染隱患。
《公報》顯示,前海城市景觀度假旅游區的活性磷酸鹽含量符合國家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而濱海大道城市景觀旅游區、海上世界度假旅游區和寶安海水田園度假旅游區的活性磷酸鹽含量劣于國家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這意味著這些度假旅游區的水質皆不符合濱海風景旅游要求,更不適宜人體接觸海水。
海洋生物質量較好
那深圳海域的海產品如何呢?該委介紹,大鵬灣南澳淺海養殖區和大亞灣東山淺海養殖區是深圳目前最重要的兩個海水增養殖區,以網箱、浮筏方式養殖為主。2011年,兩個海水增養殖區水質、沉積物質量基本滿足養殖功能的要求,海洋生物質量較好。
此外,深圳大小梅沙海濱浴場的水質也總體良好。據介紹,2011年,小梅沙海水浴場水質狀況總體良好,水質為優和良的天數占總監測天數的98.4%;大梅沙海水浴場水質狀況略差,水質為差的天數占總監測天數的12.6%,經記者折算這相當于大梅沙全年有46天水質為差。此外據統計,大、小梅沙浴場水質狀況為優、良的天數比例與2010年同比增長分別為13.8%和12.7%。
游泳適宜度是根據海水浴場的水質、水文和氣象等要素對海水浴場環境狀況進行的綜合性評價。該委介紹,深圳大梅沙浴場適宜游泳和較適宜游泳的天數占總監測天數的82.1%,不適宜游泳的天數占總監測天數的17.9%;小梅沙浴場適宜游泳和較適宜游泳的天數占總監測天數的93.7%,不適宜游泳的天數占總監測天數的6.3%。2011年,大、小梅沙浴場適宜游泳和較適宜游泳的天數比例均高于2010年,不適宜游泳的主要原因為天氣不佳或水質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