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5月9日訊在長沙河西,有二水廠和四水廠。“早在2007年二水廠投產,就采用了深度處理,出廠水達到了歐盟標準。”昨日,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長沙監測站負責人、長沙供水有限公司水質管理部部長謝暉介紹,四水廠經過一年的改造,目前也已經具備了深度處理能力,符合“新國標”。在長沙河東地區,負責城南片區的是三水廠、八水廠,中部地區為一水廠,北部地區為五水廠,暫時仍舊按照傳統工藝制水。不過,長沙水務部門正在著手對城東地區水廠進行技術改造,其中長沙三水廠、八水廠已經納入改造計劃,即將啟動;一水廠在完成征地后也將啟動,此外,五水廠因為原水來自瀏陽株樹橋,水質已經達到優良。
水廠能檢測106個指標
“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跟國際接軌,是很完備的一個標準。”昨日,湖南省衛生廳衛生監督局環境衛生監督科科長曹朝暉教授說。近日,湖南省衛生廳下發通知,將在5月13日開始,開展飲用水衛生宣傳周活動。
曹朝暉教授介紹,省級及省會城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全部指標檢測能力。各地市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達到除放射性指標以外全部水質常規指標及非常規指標中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等重點控制指標檢測能力。在7月1日前,省疾控中心、長沙市疾控中心要對106個指標都能檢測。目前,省疾控中心能檢測104個指標,還有2個指標沒能力檢測,長沙市疾控中心也沒完全達到。長沙市自來水公司達到了106個指標都能檢測。
1取水泵房
位于湘江邊,呈現螺旋造型,泵房的下方,有兩根長長的鋼管從取水泵房下方的湘江邊,一直延伸到江心的最深處。二水廠副廠長李軍介紹,取水頭四周有一處粗格柵的“大包圍”,用來隔離垃圾、魚類,防止它們被一同抽取上岸。
2制水車間
江水通過粗格柵,大號的雜質已經被隔離,但細小的塑料袋、紙片等一同進入了制水車間,所以,在進入制水車間前,江水還得通過一道格柵井,隔離雜質、懸浮物。“如果水中垃圾多,格柵井也有堵塞的時候,所以,每個小時都會有工人到現場巡查,開啟電動裝置沖洗垃圾。”李軍說。
3預臭氧池
這一步是做初步的水中重金屬物質去除,然后在水中加入礬和少量的氯,“礬是一種絮凝劑,與水中的雜質進行化學反應后,經過反應池和沉淀池,雜質就逐步沉淀下來了”。
記者登上了沉淀池。據介紹,沉淀池高3米,大約長100米,在水池的初段,清晰可見水中雜質漂浮。記者發現,從沉淀池的入口往出水口方向走,水越來越清澈,并逐漸由黃色呈現出淺藍色。“根據檢測,此時的濁度指標‘NTU’已經為1.0,基本符合國家標準了。”(NTU指散射濁度單位,表明儀器在與入射光成90°角的方向上測量散射光強度,指標越低說明越清澈)。
4砂濾池
記者注意到:在沉淀池的出口以及砂濾池中,都有遮陽棚覆蓋在上方,究其原因,“防止陽光直射加速水中微生物的生長”。據李軍的介紹,砂濾池的沙子有3米厚,水流由上往下進行過濾。
5主臭氧池與炭濾池
由于過濾后的水都位于下方,需由提升泵提升到主臭氧池中,經過殺菌消毒深度處理,然后進入炭濾池,通過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進一步去除雜質。此時的湘江水,已經清澈。
[小資料]
傳統工藝上,制水車間采用液氯消毒,其有可能產生副產物,包括二氯乙酸、三氯乙酸等,因此存在風險,而臭氧也是一種消毒劑,并且消毒過程中可以減少副產物的產生,因此使用起來更安全。同時,作為炭濾池,因為主要成分是活性炭,可以吸附一些重金屬,比如“鉈”等,同時可以提高口感。自來水通過市政管網進入末端用戶家時,還是要有一定的消毒劑存在,而臭氧是很容易揮發的物質,并且成本比較高,因此在消毒中,可能還會保留微量的液氯。
解讀新標準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85)首次發布于1985年8月,首次修訂的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2007年7月1日開始實施。
一、增加了哪些水質指標?
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與GB5749-85相比,水質指標由35項增加至106項,增加了71項;修訂了8項,其中:
微生物指標由2項增至6項,首次增加了兩蟲(賈第鞭毛蟲和隱孢子蟲)指標;
修訂了總大腸菌群飲用水消毒劑由1項增至4項,增加了一氯胺、臭氧、二氧化氯;
毒理指標中無機化合物由10項增至21項,有機物由5項增至53項;
感官性狀和一般理化指標由15項增至20項;
新國標中消毒劑由1項增至4項,加入了對用氯胺,二氧化氯和臭氧消毒的規定,同時第一次對消毒劑的余量作出了上限的要求,并對它們的消毒副產物在常規項目中作出了要求。
二、為何延遲5年全部實施?
據了解,《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中106項指標分為常規指標和非常規指標,其中,常規指標42項,非常規指標64項。檢驗一個水樣(全部106項指標)的費用約為1.5萬元~2萬元,這筆費用雖然不低,但添置設備的費用更高。以兩種原蟲的檢驗設備為例,需要50萬元~80萬元,而購置一份試劑盒,需要5000元。除北京等超大城市外,其他城市沒有相應的檢測能力,新國標中涉及到的106項檢測指標只能延遲到2012年7月1日實施。
據《中國環境報》
生產過程全部自動化
長沙二水廠2007年投產,采用了深度處理工藝,近日,本報組織熱心讀者代表參觀水廠,見證制水過程。整個生產過程看不到一名工作人員。對此,副廠長李軍表示,生產全部是自動化的,包括各種加礬、加氯等過程,都是工作人員通過計算機控制,只是每個小時會到車間巡查一道。
經過炭吸附后,清水基本達到了出廠的要求,不過,在清水池等待出廠時,檢測人員還要對自來水進行水質檢測。判定合格之后,就會被抽入到加壓泵房,通過加壓后進入市政管網。這一道檢測,實際上是由多個部門完成的,除了水廠本身的檢測部門外,國家水質監測網長沙監測站還要在廠內以及位于管網末梢的市民家中進行抽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