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湘江綜合樞紐工程擬10月蓄水 政協委員呼吁全流域截污
圖為湘湖污水處理廠廠區。 賀文兵 攝 記者 黎鐵橋 今年10月,長沙湘江綜合樞紐工程將實現蓄水通航,這意味著北去洞庭的湘江,在長沙市境內將變成一個大“水庫”。屆時,湘江兩岸如果仍排污不止,將大為影響水質。5月3日至4日,市政協民盟界委員就長沙市城市防洪排漬及污水處理問題開展調研視察,呼吁湘江全流域截污。 民盟界委員們先后視察了岳麓污水處理廠、湘湖污水處理廠、開福區田心港泵站等,就城市防洪排漬及污水處理問題等開展參政議政活動。副市長、民盟長沙市委主委何寄華,市政協副主席李克儉、龔振湘,市政協顧問譚世延參加視察。 污水廠排水水質今年提質改造 岳麓污水處理廠是長沙最大的城市污水處理廠,2008年10月建成投產,日處理規模為30萬噸。這家污水處理廠的建成,結束了長沙河西地區沒有污水處理廠的歷史。該廠處理后的出水雖屬達標排放,但標準并不夠高,僅達到“一級B”排放標準,污水處理后通過尾水管采用江心排放形式排入湘江。像岳麓污水處理廠這樣將符合“一級B”標準的出水排入湘江,在長沙并非僅此一家。 長沙市主城區有7家污水處理廠,其中4家由民營企業以BOT或TOT模式進行運營管理,另外3家由長沙市排水有限公司或長沙引水及水質環境有限責任公司運營管理。為配合湘江樞紐工程建成運行的需要,長沙加快了污水處理廠水質提質改造步伐,已在湘湖、金霞等污水處理廠進行設計等前期工作,今年將啟動水質提質改造工程,使他們的出水水質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提高污水處理廠出水的排放標準需要投入較大資金,“污水處理廠水質提質改造在技術上沒有大的問題,關鍵是缺乏資金。”某污水處理廠負責人說。 市政協委員、長沙學院教務處副處長楊建宏教授認為,長沙污水處理廠目前的處理能力還不夠,而且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標準亟待提高。 建議立即實施湘江全流域截污 市水務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湘江樞紐工程建成運行后,湘江長沙段水位將上升至29.7米,而目前主城區72個排水口大部分處于湘江常水位以下。長沙市已于2009年下半年啟動主城區“全截污、全收集、全處理”截污改造工程,預計年底將基本實現全截污目標。 國家環境保護部規定,江河攔河壩的上游不能有污水排放口。政協委員提出,湘江長沙段的上游城市株洲、湘潭、衡陽等均為工業城市,如果湘江樞紐工程蓄水后沿岸工業城市仍然排污不止,將對湘江長沙段水質形成重大安全隱患。長株潭衡等市實施湘江流域水污染同步治理,關閉造成嚴重污染的工廠和養殖場,已顯得十分迫切。 民盟長沙市委專職副主委劉志紅表示,提高污水處理廠出水排放標準勢在必行。民盟市委將召集部分政協委員,近期撰寫集體提案,呼吁緊急實施湘江全流域截污,確保湘江綜合樞紐工程蓄水后水質安全。 相關鏈接 我家的生活污水流往何方 長沙主城區污水處理率已達94.35% 記者 黎鐵橋 有的市民并不是很清楚:自己每天隨手從廚房、廁所、浴室的下水道放掉的污水,最終會流往何方? 一位排水行業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各個居民小區一般都有自己的污水收集系統,污水先集中到化糞池,經過初步處理后接入市政排水管網,再經由市政排水管網進入各污水處理廠,污水廠最后將處理過的尾水排入湘江。但由于目前一些污水廠的尾水僅達到“一級B”排放標準,水質還不如中水(即再生水,可用于沖洗廁所、洗車、噴灑道路、綠化等),將其排入湘江仍存較大的安全隱患。 長沙市目前已有14座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污水處理能力為每天165萬噸,主城區的污水處理率已達到94.35%。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