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保污水處理廠穩定達標排放,這是一個老話題,很多地方都在實踐和探索。各地的做法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靠加強執法監管,有的靠提高補貼標準,都取得了相應的效果。
昆山市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把市場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結合,對污水處理實行按質論價。
昆山這么做有幾個好處。對于政府部門來講,確保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是目的。現在錢沒多花,人沒多用,在履行正常監管責任的基礎上,更多依靠市場這只無形的手來調節,效果不打折扣,而且比原來更明顯。
對于污水處理廠來講,監測因子全部達標,就可以拿到全額運營費用;監測因子超標,拿不到全額費用不說,還要罰款。虧本的買賣肯定不去做,全額運營費成了他們追求的目標,為了拿到這筆錢,不用外界施加壓力,污水處理廠自身就會優化流程、嚴格把關,確保穩定達標排放。
對于納管排污企業來講,以前只有環保部門一家監管,現在又多了一雙眼睛,增加了來自污水處理廠的監管。而且,相對環保部門,污水處理廠監管得更積極、更較真兒,畢竟這涉及到了人家實實在在的利益。雙重監管下,企業違法排污的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