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海水淡化有望快速發展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 我們認為,此次發展目標設定超越此前專項規劃。2005年,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海水利用專項規劃》,設定我國海水淡化能力發展目標為:2010年80萬-100萬噸/日,2020年250萬-300萬噸/日。而在此次《意見》中,將2015年的發展目標設定為220萬-260萬噸/日,表明國內的海水淡化產業在“十二五”期間便有望得到快速發展。 據統計,2011年國內海水淡化能力達到66萬噸/日,較2015年目標有近3倍的提升空間。如果按海水淡化設備7000元/噸/日的投資成本測算,2012年-2015年新增154萬-194萬噸/日產能帶來投資有望達到108億-136億元。 重點工程有望持續推進 為確保實現設定目標,《意見》提出到2015年建成2個日產能5萬-10萬噸的國家級海水淡化重大示范工程和20個日產能萬噸級海水淡化示范工程,5個濃鹽水綜合利用示范項目。此外,在全國還將建成20個海水淡化示范城市。 我們預計,在《意見》出臺的推動下,“十二五”期間作為海洋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海水淡化產業有望得到沿海省市的高度重視,相關項目進度也有望加快。此外,意見還提出中央預算內投資將積極支持實施海水淡化重點示范工程和以市政供水為主要目的的海水淡化工程項目,從而確保項目建設持續推進。 反滲透和多效蒸餾或成主流。反滲透(RO)、低溫多效(MED)和多級閃蒸(MSF)是當今海水淡化三大主流技術。相比而言,RO膜海水淡化具有投資低、能耗小、綜合成本低等優勢,是全球范圍內使用比例最高的海水淡化技術,在國內過往項目中也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而在關鍵設備生產方面,國內企業與國際知名企業尚存在一定差距。根據此次意見提出的重點工作,未來國內將加大大型熱法及膜法海水淡化、大型海水循環冷卻等關鍵技術,反滲透海水淡化膜組件、高壓泵、能量回收等關鍵部件和熱法海水淡化核心部件,以及化工原材料和軒昂管檢驗檢測技術的研發力度,這也有助于國內企業不斷提升其在關鍵技術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多種措施推動海水淡化水使用。意見提出,沿海淡水資源匱乏或地下水嚴重超采地區要優先使用海水淡化水作為鍋爐補給水和工藝用水水源,并在確保人體健康的前提下允許海水淡化水依法進入市政供水系統。 據媒體報道,2011年北疆發電廠生產的淡化海水已正式進入漢沽市生活供水管網,成功實現淡化水入戶,日供水量超過8000噸。在配套支持措施方面,加快建立能夠反映資源稀缺性、科學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非常必要,因為現階段海水淡化的噸水成本與用水價格相比還是較高的,也只有建立較為完善的傳導或補償機制才能有效提高供水企業使用海水淡化水的積極性。 關注主題投資機會 目前設計海水淡化業務的上市公司主要可以分為三類:核心設備方面,南方匯通[7.55 0.00% 股吧 研報]控股42%的時代沃頓主要從事RO膜生產,碧水源[38.89 -0.61% 股吧 研報]也正在布局RO膜領域,而雙良節能[8.25 0.12% 股吧 研報]業務重點在于低溫多效蒸餾相關設備;對于配套設備,久立特材[16.92 1.68% 股吧 研報]生產海水淡化工程中用到的鈦、鈦合金焊接管,海亮股份[11.55 4.71% 股吧 研報]相關產品主要是銅合金無縫管,而中集集團[14.28 -1.18% 股吧 研報]全資子公司大連中集重化裝備擁有海水淡化蒸發器生產線;在工程方面,中電環保[19.62 -1.26% 股吧 研報]于2008年承接了華能威海電廠海水淡化項目,采用雙膜法(超濾+反滲透)技術,處理能力7200噸/日。考慮到反滲透和低溫多效蒸餾有望成為未來國內海水淡化主要的技術路線,我們建議關注碧水源、南方匯通、雙良節能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