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專家介紹,80%的疾病和30%的死亡與水污染及飲水不當有關,據悉,目前我國有1.9億人的飲用水中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約3億農村人口飲用水不安全。
造成農村水污染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污染了農村的地下水源,由于村民大多是用手壓井直接抽取淺層的地下水,農村因此往往成為地下水污染最直接的受害者。其次是農村居民環境保護意識不強,村民習慣性地將生活垃圾堆積在周圍池塘或者溝渠里,污染嚴重。
筆者在國慶長假期間回鄉下老家,看到村里人清理村里水塘淤泥,水質很差,水面的垃圾(薄膜、農藥瓶、爛鞋等廢舊的生活用品)卻很多,據老人介紹說,不到五年時間,雜草竟然覆蓋了整口水塘,草魚養不活,鰱魚長不大,鯉魚留不住,最后連生命力最強的鯽魚也很少見了。何止老家村頭的小水塘,筆者曾借遍訪親戚和朋友之際,特地觀察了方圓十里內的三十多個自然村落,大多數村落前的小水塘不再養魚,當然也養不成魚了,成了廢棄的水坑、水洼或沼澤……
由于飲用水水源地污染問題,全國目前有3億農村人口飲用水不安全,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大問題。對水污染的治理,城市早已重視,且投資巨大,監管有力,因此治污效果十分顯著。而在農村,水污染治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曾經有人這樣形容農村一些地方環保狀況:“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形成這個巨大反差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國多年來實行的城鄉二元體制造成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歷史欠賬太多,管理力量薄弱,給農村污水治理帶來很大難度;另一方面是農村污水污染源的特征造成的,點多、面廣、量小,使得城市污水治理的辦法并不適用農村,急需探索因地制宜的解決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