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煙臺市政府辦公室下發《關于加強今冬明春農村水利建設的意見》。今冬明春期間,力爭興建各類水利工程3859項,改善農村自來水工程惠及536個村莊、40.2萬人。到明年年底前,全面構建以鄉鎮水利服務機構為重點,基層水利管理協調服務組織、防汛抗旱供水專業服務組織和農民用水合作組織“三位一體”的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并加大經費保障和人員培訓力度,不斷提升基層水利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
設立飲用水源地保護區
《意見》指出,今冬明春期間,力爭興建各類水利工程3859項,治理河道187條219.7公里,改善農村自來水工程惠及536個村莊、40.2萬人;擴大改善水澆地50.94萬畝;建設“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30.3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4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94.43平方公里。工程估算總投資12.65億元,投工457.1萬個,工程量1867萬方。
《意見》明確將推進河道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將河道綜合治理與新農村建設、城市建設相結合,充分發揮河道防洪、排水、休閑等多方面功能。加快沿海防潮堤建設,開展河道入海口綜合治理、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和中小河流、中小水庫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設,提升水利工程抵御水旱及風暴潮等自然災害能力。
加快城鄉供水“同源、同網、同質”進程。實施城市自來水管網延伸,以鄉鎮駐地為中心和以水庫為水源的聯片集中供水工程,特別是沿海海水入侵區、水源污染區,要重點實施規模供水,徹底解決因水污染而引起的飲水不安全問題。設立飲用水源地保護區,逐步開展農村排水設施建設,確保飲用水源不受污染。
建立應急水源儲備制度
推進節水灌溉和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組織開展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高效節水灌溉試點縣建設活動,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建設“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積極推廣蘋果、大櫻桃、葡萄、草莓等高效經濟作物的微灌和噴灌等高效節水技術,大力普及果園管灌技術。支持山丘區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壩、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加強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建立應對特大干旱和突發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儲備制度。
推進水生態工程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把水利工程與自然生態修復、景觀建設統一起來,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改善村民居住環境。突出抓好國家、省、市資助的小流域治理項目建設,促進全市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作深入開展。構建一批跨村、跨鄉鎮、跨流域的骨干工程,實現水資源高效優化配置。加強地下水超采區和海水入侵區綜合治理,改善和恢復地下水生態環境。
構建基層水利體系
《意見》要求進一步探索政府和社會聯合辦水利的路子,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拓寬投入渠道;加強水利規費征管,嚴格執行有關法規和規定,確保各項水利建設資金?顚S。
按照國家和省要求,到明年年底前,我市將全面構建以鄉鎮水利服務機構為重點,基層水利管理協調服務組織、防汛抗旱供水專業服務組織和農民用水合作組織“三位一體”的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并加大經費保障和人員培訓力度,不斷提升基層水利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