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治區科技廳組織專家對內蒙古水利科學研究院等5家單位承擔的“半干旱區土壤結構調理劑(PAM)與保水劑(SAP)綜合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鑒定。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項目對于發展節水高效農業,緩解水資源短缺,保障糧食以及生態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有望解決內蒙古自治區半干旱地區農業用水難題。該項成果總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據了解,該項目利用土壤結構調理綜合技術,可增加半干旱區土壤入滲量,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有效減少土壤灌溉水量,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既節約了水資源,又保證了作物需水量,可大大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資料顯示,該技術平均提高作物出苗率可達25%以上,提高作物產量8.8%~35.1%,平均每畝可增收200元(按胡蘿卜、馬鈴薯、向日葵、玉米等平均增產值計算)。同時可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20%,每畝地可節約灌水量80立方米,節約電費20元。對促進半干旱區農業由粗放、低效益向高效現代農業發展,提升半干旱地區的綜合生產能力和農產品質量,為我國糧食安全生產及農業經濟結構調整提供有力技術支撐。此外,該技術還可廣泛應用于林草業、公路護坡、園藝等領域,同樣適用于引黃灌區、寧夏、陜西、甘肅、山西、河北等地,技術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