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亞市在近日海南省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中獲“優秀”等級,三亞何以取得這樣的成績?
據介紹,三亞將污水處理及管網工程作為為民辦實事的工程之一,形成了覆蓋全市的污水處理骨干網絡。目前,污水處理能力達到16.58萬噸/日,城區污水主管管網達到299.7公里,服務人口達到40萬人。
建項目先上污水處理設施
三亞全力推進污水處理,根據規劃,三亞擬建12座污水廠。目前已建成并運行的有6座,在建、擬建的各3座,全市的污水處理工程將覆蓋三亞市各個區域。
記者相繼來到三亞紅沙、鹿回頭、荔枝溝、海棠灣等污水處理廠,發現各污水處理廠不但污水收集率高、運行規范,而且注重對環境的改造。這些污水處理廠通過增加植被覆蓋率、對處理池加蓋防臭頂等有效措施,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污水處理廠原本的刺鼻臭味被花香青草味替代。
三亞為全力推進污水管網建設,確保污水廠處理的高負荷運轉,出臺了《三亞市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工作實施方案》,將污水管網建設任務細化到住建、交通、各區鎮等責任單位,全速推進。各相關單位在新建、改造道路時,按照“統一規劃、廠網并舉、管網先行”的原則,同步建設雨污分流的管網體系,提高全市管網覆蓋率。
三亞海棠灣正致力于打造“綠色崛起的先行區”。在海棠灣開發區,房產、大型建筑設施尚未建設,污水處理廠及管網配套就已經先期進駐、投入建設并已開始試運行。
“這是按照規劃先行、管網先通的原則建設的,目的是確保開發區建成后,污水處理不留死角。”三亞市環保網有關負責人說。
落實運營管理機構
三亞污水處理廠運營有何獨到之處?據了解,三亞已投入運行的6座污水處理廠均落實了運行管理機構,其中亞龍灣、海棠灣污水處理廠分別由亞龍灣、海棠灣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管理,此舉大大減輕了政府的財政負擔。
為確保全市污水處理設施平穩運行,三亞2008年全面上調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為確保污水處理費及時征收到位,三亞市還出臺了《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實施辦法》等行政法規規章,使征繳工作得到貫徹執行。
據了解,三亞2009、2010、2011年,分別征收污水處理費2643萬元、4718萬元、5705萬元。污水處理費的使用納入財政預算,專項用于全市回轉式格柵機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
健全制度提升處理能力
三亞目前已編制完成《城鎮排污專業規劃》,為城市污水系統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指導全市污水工程的實施。三亞還編制完成了《城市污水處理管理辦法》,要求全市涉污項目建設業主單位在新建、改造道路時,必須通報污水管理規劃建設進展情況;項目設計階段特別是驗收時,由水務部門介入評審;建成后要盡快辦理移交手續,交由政府部門管理。
記者從三亞市國土環境資源局獲悉,去年全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1.7%。今年,三亞市投入資金4780萬元對荔枝溝區域污水管網、荔枝溝水質凈化廠配套工程、三亞市內污水管道等進行完善或改造,認真落實減排專項工作。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三亞將投入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建設資金13.5億元,全面實現2015年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為85%的目標。
三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指出,下一步將建立由水務、環保、執法等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做好減排工作,保護好水環境,筑牢國際旅游島建設的發展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