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企業出現污染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轉、超標排污等違法行為,值守人員足不出戶就能從“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的數據中發現,并采取進一步處理措施。如同24小時不下崗的“環保警察”,“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以每分鐘刷新兩次的頻率工作,大大提高了監管效能。11月1日,記者從寧夏環保廳了解到,我區累計投入6133萬元建設在線監控體系,實現了對國控、區控、市控重點污染源企業的全覆蓋。
據了解,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是集自動監測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為一體,對排污單位排放的污染物濃度和總量進行連續自動監測、自動采集數據、自動遠程傳輸的自動分析處理系統。寧夏在線監控體系建設從2007年至2009年,按期完成了1個區級、5個地市級污染源監控中心建設任務,全區共148家重點污染源企業安裝了在線監控設施,安裝在線監測設備219套、視頻監控設備23套,實現了對國控、區控、市控重點污染源企業的全覆蓋。
污染源在線監控體系建成后,在我區總量減排、環境執法和排污費征收中發揮重要作用。在總量減排中,自2010年起,在線數據已成為了我區總量減排第一手資料,火電企業和城鎮污水處理廠總量減排核算均已應用在線數據,在線監控數據也成為環境執法的可靠依據,全區應用在線數據查處違法企業,有效遏制了企業的偷排、漏排等違法行為。在線監控數據在排污費征收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年我區先期試用在線數據征收排污費,2011年成為全國率先使用在線監控數據征收排污費的省份。2011年寧夏排污費征收再創新高,全區應用在線數據征收比例已占到年收繳入庫的47%。在環保部的通報中,寧夏的在線數據征收質量獲全國第一名,并獲得全國排污費征收匯審工作一等獎。
自治區環保廳依據《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運行管理辦法》,先后制定了相應的內部運行管理制度,形成了“審核、通報、轉辦、督查”等工作機制。周、月、季分別向各市監控中心、環保局、人民政府通報在線監管情況,為各級準確掌握在線監控設施的運行管理情況提供可靠信息。目前,我區在線監控設施的運行正常,在環保部的通報中,我區在線設施聯網率、有效數據傳輸率分別達到98%、96%,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環保部部長在視察自治區環保廳污染源監控中心時指出,污染源在線監控重在應用,在全國在線監控數據應用面臨很多問題的情況下,寧夏在這方面的經驗值得全國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