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昌冶煉廠的酸性污水從銅陵市馬沖村農田中排出,散發著熱氣與二氧化硫的刺激性味道。
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均產自銅陵,第一個銅工業基地建于銅陵。正是豐富的銅礦資源,讓銅陵“因銅而興”,然而污染也隨之而來,金昌冶煉就是困擾銅陵的最嚴重的污染源之一。
金昌冶煉:無人不知的污染源
在銅陵,說到金昌冶煉廠,可謂無人不知,這是自1971年就建廠的老企業,是銅陵的支柱企業,而比這些標簽更出名的就是這家企業的污染。
作為一家財大氣粗的上市公司銅陵有色(000630.SZ)的分公司,金昌冶煉似乎離污染很遙遠。搜索一下關于金昌冶煉的新聞,出現的都是節能降耗、告別污染、產量再創新高的新聞,然而就是這么一家外表光鮮的企業,卻將酸性污水直接排入長江達四十年之久。
在銅陵市馬沖村,金昌冶煉廠排出的PH值達到2的強酸性污水從農田中穿行而過,留下刺鼻的二氧化硫味道,涌向長江。“我們在這個附近,二氧化硫中毒是常事。”馬沖村的一位老人告訴記者,“含硫的熱氣一熏,經常把我們的莊稼燒死。”
馬沖村的村民告訴記者,由于金昌冶煉排出的廢水含有大量二氧化硫,馬沖村的村民基本都有呼吸道疾病:“我們也向廠里反映過,污水排可以,我們不用你這個水澆地,但是能不能改成暗管,沒有那么大的氣味,結果廠子里說經濟困難,死活不肯給改成暗管。我們只要一反映,環保局就說企業達標排放,根本不管。”
據了解,金昌冶煉廠僅利用亞行、國債資金進行主工藝和硫酸系統改造的投入就超過7億元。盡管在治污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該企業卻一直排出大量二氧化硫與強酸性廢水,并直接排入長江。記者在金昌冶煉進入長江的污水排口看到,污水排口附近的江岸早就被大量污水多年排放沖擊地百孔千瘡。
馬沖村一位女性村民告訴記者,環保局并非沒有對金昌冶煉的排污采取過行動。“看到污染了,環保局就罰款,罰了就不管它排酸了。”
“你到銅陵的街上,隨便找個本地人一問,誰不知道二冶(指金昌冶煉)的污染,幾十年了,誰管過?老百姓反映,政府就做工作,意思是有二冶在,經濟發展有保障,關了二冶大家都不好過,我們老百姓就應該做出讓步,現在的污染就是不死人就行。”一位老人苦笑著告訴記者。
令環保部門束手無策的污染
金昌冶煉的污染早已在環保部門處掛了號,然而卻無法根治。
在2010年1約26日由安徽省環保廳開出的一份罰單中明確表示,金昌冶煉公司總排口廢水監測結果為:砷6.4mg/L,超標11.8倍;銅1.512 mg/L,超標2.024倍,安徽省環保廳對金昌冶煉罰款8.33萬元。
2011年年初,附近居民苦于金昌冶煉的污染,曾向安徽省省委書記張寶順反映這一問題。隨后銅陵市環保局答復稱2009年8月2日、2010年7月3日,市環保局兩次隨機組織開展了梅塘社區環境監測,結果顯示:除鄰近金昌冶煉廠測點SO2日均值略超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外,梅塘社區其余測點二氧化硫日均值符合相應標準要求; 溴氣、氨、硫化氫均符合相關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要求,但氯化氫、可吸入顆粒物在各監測點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標。
顯然,當地環保部門對于金昌冶煉的污染并非一無所知,但是金昌冶煉卻依然明目張膽的通過明渠向長江排放酸性污水超過四十年而未整改。是老企業倚老賣老還是環保部門在執法上軟弱無能?
銅陵市政府對于污染治理也下了不少力氣,2011年4月,銅陵市政府正式出臺污水管網建設實施方案,自2011年起至2013年,計劃投資8億元建成污水管網299.825公里,全面改善城市水生態環境。近年來,銅陵更是把發展循環經濟當做銅陵的一塊金字招牌。但是面對轄區內這么一家污染四十余年的污染企業,再好的金字招牌也會暗淡無光。(記者 王智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