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海河流水質在第Ⅳ類比例高達78%
國家海洋局最新發布了2011年第四季度海洋環境信息,所監測的37條入海河流斷面水質狀況顯示:有29條入海河流水質在第Ⅳ類(人體不可直接接觸用水)以下,比例高達78%,其中有18條入海河流水質連農田都無法灌溉。 2011年第四季度,海洋部門對37條入海河流進行了監測,其中灤河等4條入海河流監測斷面水質為第Ⅱ類;陡河等4條入海河流監測斷面水質為第Ⅲ類,主要污染物為總磷和COD(化學需氧量);閩江等5條入海河流監測斷面水質為第Ⅳ類,主要污染物為總磷、石油類和重金屬鎘等;大沽夾河等6條入海河流監測斷面水質為第Ⅴ類,主要污染物為重金屬汞、石油類、COD和總磷;碧流河等18條入海河流監測斷面水質為劣Ⅴ類,主要污染物為COD、總磷、氨氮、石油類和重金屬汞。 依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地表水水域環境按功能高低依次劃分為五類,Ⅴ類主要適用于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而海洋局監測的37條入海河流中,就有18條入海河流水質在劣Ⅴ類,也就是說,這些入海河流的水質連農業用水都不符合要求,是在向海洋排放污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