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國家水專項東莞市東江水務有限公司中試研究基地(以下簡稱中試基地)在市第六水廠正式揭牌。
中試基地是國家水專項飲用水主題珠江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造價為800多萬元,其中,國撥經費500多萬元,其余由東江水務公司投資。中試基地秉承了“多功能、模塊式、全流程、一體化”的設計理念,集各種前沿的水處理工藝為一體,為全國特別是珠江下游地區季節性高有機物、氨氮、異味、重金屬等水質問題,提供工藝改造的解決方案,并為我國城市供水應急系統提供技術支持。
規模、技術和設備國內領先
中試基地占地面積約800平方米,設計處理水量為4×5立方米/小時,相當于4座小型供水廠,集成了給水常規處理、臭氧—生物活性炭、膜技術深度處理和多功能濾池過濾等工藝單元。它可模擬不同水質的原水進入廠區后的整個流程,集化學預處理工藝、強化常規處理工藝、深度處理工藝于一體,通過管道之間連接、閥門切換以及設備調節自由組合。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可滿足針對復雜原水水質的靈活度高的給水處理工藝的中試研究需要。
據悉,中試基地還配備了多種現代化的水質在線監測儀表,為目前國內規模較大、技術先進、設備完善、自動化程度高的給水處理中試研究基地。
明年完成水廠工藝升級改造工程
為讓市民“喝上”放心水,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市已經制訂針對性的飲用水安全發展規劃,成立機構全面推動新標準的實施。不過,我市要實施飲用水水質全面達到新的標準,并且建成現代化的保障體系,還面臨著工藝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巨大挑戰。
目前,我市市屬第二、三、四、五、六水廠工藝完備、自動化程度高,出廠水水質已全部提前達到新國標。其中,第六水廠是先進的城市主力水廠,采用流程較完善的“預處理+常規處理+深度處理”工藝,出廠水已全面優于新國標;市第二、三、四、五廠采用常規加強處理工藝,水源水質穩定的情況下,出水水質較好,可以完全達到新國標,但在水源水質污染及突發情況下,水質達標會有一定風險。而大量的村鎮水廠中有相當一部分工藝簡單、設施簡陋、運行管理不完善、運行效果差,出水水質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憂。與此同時,東江季節性排洪的特點以及備用水庫水源的啟用,使得我市各水廠工藝的升級改造勢在必行。
將有效解決水質“疑難雜癥”
過去,水廠對水質變化的應對是被動和滯后的。只有等出現問題,才開始尋找應對方法。而在實驗室里開展燒杯試驗,對解決實際問題所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中試基地的建成,將打破這一僵局。
“基地可實現對所有最前沿水處理工藝的綜合比選,從而能為水質疑難雜癥找到最佳診治方案并實現‘藥到病除’。”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悉,通過中試基地的模擬試驗,可了解各種相關因素對運行狀態、出水水質和處理成本的影響,并研究和驗證相應的解決方案,最終達到指導優化水處理生產運行、提升技術水平,實現安全供水和節能降耗的目的。
此外,我市也將在中試基地進行前瞻性的科學研究,融合最前沿的水處理工藝,成為東江水務研究和應用新型飲用水水處理工藝的突破口,可全面檢驗水專項科研成果,為我市制水工藝落后的水廠改造提供技術支撐。在這里,還能針對不同類型水廠的技術改造需要,進行不同工藝組合技術的開發和驗證,為東江水務公司培訓掌握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技術人員,為我市不同類型水廠的技術升級改造、增加技術儲備和強化人才培養服務。
中試基地的建成,將為東江水務公司打造“優質供水”增添新引擎。而且作為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飲用水主題珠江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地還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源于生產又服務于生產的試驗平臺、加強技術儲備的研究平臺、開展技術教育的培訓平臺、增強科研項目合作與交流平臺、實現供水版塊戰略目標的依托平臺。
水專項:是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的簡稱,旨在為中國水體污染與治理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記者采訪獲悉,“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簡稱水專項)是與“探月工程”、“大飛機”等科技工程并列,由國家組織實施的十六個科技重大專項之一,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投資最大的水污染治理科技項目,總經費概算三百多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