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廣東省高規格召開水利工作會議,為廣東省今后的水利發展定調:要大力加快民生水利的發展。會議還傳出消息:村村通自來水工程、農田水利萬宗工程、千里海堤加固達標工程、千宗治洪治澇保安工程以及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等5項民生水利建設方案,將在不久之后出臺。據了解,這5項建設總投入(包括各級財政投入、社會投入)將近2000億元,計劃在未來10年內完成,數以千萬計的人將從中受益。
省水利廳廳長黃柏青表示,廣東強調今后要優先發展民生水利,這意味著,今后的水利建設將更注重解決問題最突出、群眾要求最緊迫的水利問題,使水利更好地惠及民生。5項民生水利建設方案將是今后全省水利的中心工作,它們的完成將使廣東省的水利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有關專家表示,廣東重金投入5項民生水利工程,帶來的不僅僅是水利局面的巨變,也將深刻影響成千上萬南粵民眾的生產和生活,將其定位為"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重要支撐”一點都不為過。
投入130億元左右,2020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超九成
廣東尚有近3000萬農村人口未用上自來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還不到60%。這與廣東省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的地位極不相稱。為此,廣東省計劃從今年開始啟動“村村通自來水工程”,通過整縣推進,爭取建一批、成一批,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蓋全省農村的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實現行政村村村通自來水覆蓋率90%以上,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0%以上。
省水利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村村通自來水工程”計劃投資為130億元左右,將采取兩種方式推進,對于已經建成飲水安全工程的農村,將適當增加補助,完善設施,提升為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對于尚未實施飲水安全工程的農村,將適當增加省級補助資金,直接建成村村通自來水工程。據省水利廳測算,該工程完成后,將使2000萬左右的農村居民受益。
千宗治洪治澇保安工程
投入700多億元,涉及項目3010宗
水治則天下寧。廣東即將啟動“千宗治洪治澇保安工程”,該工程計劃投資將達到700多億元,涉及項目3010宗。
據了解,這項工程將用5年到10年時間,逐一破解廣東省防洪除澇的薄弱環節。到2020年,將完成200條中小河流和500條小流域的整治;1336座病險水庫將得到除險加固;總投資250多億元的692宗內澇整治工程也將在此期間實施。
在實施“千宗治洪治澇保安工程”的同時,廣東省還將實施“千里海堤加固達標工程”,對1500多公里海堤進行除險加固,通過“雙千”工程的實施,使中心鎮基本達到20年一遇以上防洪標準,縣級以上城市、珠江三角洲中心鎮和部分重點易澇區除澇能力基本達標,澇災損失得到有效控制。
實施農田水利萬宗工程
投入600多億元,力爭三年明顯見效
廣東省農田水利建設仍存在諸多薄弱環節。年初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廣東省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提出,“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其中45%交由省級統籌使用。”在這一重大利好的推動下,廣東省“農田水利萬宗工程”即將啟動,該工程計劃從今年開始實施,用10年時間在全省實施萬宗農田水利工程,切實加強廣東省農田水利薄弱環節建設。
"農田水利萬宗工程"計劃投入600多億元,力爭三年明顯見效、五年大見成效、十年基本完成建設任務。” 省水利廳表示,通過該工程的實施,到2020年,廣東將基本完成全省山區灌溉面積1000畝以上、一般地區灌溉面積10000畝以上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任務;完成全省農村中型及重點小型機電排灌工程達標建設;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灌排工程體系。
建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祭出“三板斧”保護水資源
由于水資源與人口的分布極不協調,再加上污染所造成的水質性缺水,目前全省21個地級市有10個城市水資源緊張。“如果說"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制約是土地的話,"十二五"期間的最大瓶頸將是水資源。”黃柏青說。正因如此,“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方案”被納入廣東5項民生水利之列。
根據“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方案”,廣東今后的水資源保護將出“三板斧”。一是,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具體目標是,2015年以前,全省用水總量控制在476.5億立方米以內,其中,地下水控制在22.4億立方米以內,工業和生活用水控制在257億立方米以內。二是,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堅決遏制用水浪費。目標是,全省2010—2015年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要求降低30%。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也要有所提高。三是,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嚴格控制入河排污總量。為此,省里給各地市制訂了水功能區考核指標,并要求加強水功能區和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加強飲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加快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
啟動村村通自來水工程
水利資金向農村傾斜更明顯
專家點評
全省水利工作會議主題直指“民生”,并提出了5個含金量極高的建設方案。對此,廣東農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江惠生表示,廣東治水新政定調民生,有助于擺脫以往水利建設“重城市、輕農村”、“重曠世工程、輕小型水利”的弊病,今后水利建設的城鄉差距、區域差距有望縮小,這更有助于“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目標的實現。
“從5項民生水利的結構來看,今后水利資金的投向與以往相比,向農村傾斜、向落后地區傾斜的趨勢將更為明顯。”江惠生說,這對解決農村基礎建設落后、生產生活條件惡劣等問題有重要的作用,也為城鄉、區域的協調發展創造了條件。
但廣東的水利建設依然有不少值得重視的問題。江惠生表示,首先要解決基層的積極性問題。“目前中央和省對水利建設都很重視,但是基層的財政狀況往往較差,從以往的經驗來看,一些鄉鎮不僅沒有配套、投入水利建設資金,甚至還截留、挪用上級下撥的水利資金。”江惠生認為,如何調動基層的積極性,將是廣東今后民生水利建設成敗的關鍵。
“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質量、建后管理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江惠生說,廣東省的水利投入其實也不少,但是一些工程建成之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維護,導致工程的效益無法很好地發揮,甚至最后變成殘垣斷壁。
此外,江惠生還建議,各部門應該通力協作,最大程度地發揮各種建設資金的效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