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峽集團2010年社會責任報告19日在京發布。報告全面系統地披露了中國三峽集團在發揮三峽工程綜合效益、共創移民新生活、共建生態新文明、共享發展新成果、共筑和諧新家園等方面積極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的具體實踐。
這是中國三峽集團發布的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報告的時間范圍為2010年度,部分內容及數據適當追溯以前年份。
報告稱,截至2010年年底,中國三峽集團資產總額2855億元,擁有可控裝機2147萬千瓦,其中三峽電站1830萬千瓦,集團年發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2010年,三峽集團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90億元,合并利潤總額141億元,在央企中按利潤排名第15位。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出席發布會并講話。黃淑和說,三峽集團發布的首份社會責任報告呈現出以下四個亮點:一是以推進清潔能源發展為核心來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二是以共建生態新文明為目標努力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全面發展;三是以保障移民安穩致富為出發點努力重建移民家園、促進移民生活不斷改善;四是以構建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為抓手促進社會責任工作。
黃淑和還代表國資委對三峽集團提出三點希望:第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努力實現科學發展;第二,進一步強化責任,繼續配合國家做好移民工作;第三,加強探索實踐,進一步做好社會責任工作。
中國三峽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曹廣晶在發布會致辭中說,有責任才有品牌,有責任才有競爭力,有責任才有和諧共贏,有責任才有基業常青。作為以大型水電開發為主的清潔能源集團,我們始終堅持把履行社會責任融入工程建設、電力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在長期水電開發過程中總結提煉出的“建好一座電站、帶動一方經濟、改善一片環境、造福一批移民”的水電開發理念,也是三峽集團對履行社會責任的核心闡述。
曹廣晶表示,三峽集團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將更加注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更加注重移民安穩致富,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更加注重發揮社會效益,努力把三峽集團建設成為具有良好品牌形象和社會美譽度的國際一流清潔能源集團。“十一五”期間,三峽集團共投入23億元用于環境保護,主要是水土保持、污染防治、珍稀魚類保護和生態環境修復等。
首份社會責任報告認為,三峽工程是治理長江的關鍵性骨干工程。三峽集團總經理陳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工程的首要功能就是防洪,做好防更大洪水的準備,確保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防洪安全是當前第一位的責任。
對于三峽工程所急需考慮的問題,陳飛表示,如何支持長江流域是他們下一步要考慮的問題。陳飛認為,三峽工程運行以后,有的問題是認識到的,有的問題還要摸索的,現在面對的問題是如何來支持長江流域,不但要關心上游100萬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更要關系下游的80萬平方公里,180萬平方公里都要統籌考慮,三峽工程來服務整個流域經濟、社會和生態發展,這個是要研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