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結合近期面臨的旱災以及年初以來一直強調的水利建設政策導向,認為在今年下半年,水利建設將迎來真正的投資高增長期。跟水利裝備、水利建設以及水循環再利用相關的上市公司將面臨發展的契機。
水利建設勢在必行
一方面,我國是嚴重缺水的國家。全國水資源總量約28000×108立方米, 人均約2200立方米, 列世界第121位, 到21世紀中期,將減至1700立方米。水資源的分布極不均勻,如北方地區人均僅700立方米, 其中黃、淮、海平原僅500立方米(海河流域僅358立方米), 低于國際公認的缺水界限1000立方米及嚴重缺水界限500立方米。
50年來, 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 工農業生產及城市化的不斷發展, 水資源的開發及利用程度也隨之劇增。特別在北方地區, 黃河水資源利用率已達67%, 淮河已達59%, 而海河竟高達90%,遠遠超過合理程度。水資源的過度開發, 引發了湖泊干涸、河流斷流、地下水超采和河口及干旱地區生態惡化等一系列問題。
問題的嚴重性更在于, 這種對水資源的過度開發是和對水資源的低效利用(甚至浪費) 并存的。全國農業灌溉水的利用系數為0.3-0.4,先進國家可達0.7-0.8, 我國落后30-50年。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為30%~40%,先進國家為75%~85%。多數城市自來水管網的漏失率至少為20%。上述現象在嚴重缺水地區也同樣存在。例如,淮河流域的工業用水重復率僅30%,鄉鎮企業甚至低至15%,西北新疆、寧蒙灌區仍多實行大水漫灌,農業用水利用率僅40%。全國單位糧食產量耗水量比發達國家高2.5-3 倍,我國每平方米灌溉后增產糧食0.5公斤,而發達國家可達2公斤。
我國工業用水效率已顯著提升,但農業用水效率仍待提高。人均工業用水量從1999年的264立方米下降到2009年的224 立方米,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均農業用水量從1999年的472立方米上升至2009年的522立方米。其原因在于,農村水利投入不足,大量水庫、水渠失修無法使用。我們認為,我國下一階段的用水效率提升重在農村。
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水利建設的步伐卻嚴重滯后,與經濟發展不相協調。自2004年以來,我國水利建設方面的固定資產投資雖然有所增長,但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增長速度落后于GDP增長速度,水利建設固定資產投資在GDP中的比重相對較低。由于固定資產投資不足,半數左右的農村水利設施已處于病險狀態,其中部分年久失修已無法使用。而水利設施的缺失帶來的則是用水效率低下和抗災能力不足。因此,水利建設投資是解決矛盾的唯一途徑。
水利建設行業前景廣闊
《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和《全國水利發展“十二五”規劃》對農村水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項政策的推動下,“十二五”期間水利發展的藍圖逐步清晰。據預測,今后10年水利年均投入4000億元,預示著“十二五”期間的水利投資將達到或超過2萬億元。我們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水利建設將迎來黃金十年,相關產業鏈將充分受惠,并有望步入高景氣周期。由于水利建設在水利投資中占比較大,年均市場規模為3144億元。
抽水蓄能電站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水電站,它既是電源點,又是負荷。在電力系統中運行時,不但是調節負荷高峰與低谷差距最有效的手段,而且常作為實現調頻、調相、升荷爬坡、負荷備用和緊急事故備用等功能的有效工具。
由于抽水蓄能電站具有高效、安全、穩定和經濟等多種優勢,已為世界各國所公認,并在需求側管理和電價體系中充分體現出來。由于體制原因,我國長期以來峰谷電價沒有差別,調頻、調相和事故備用等動態效益更無從計費,因此抽水蓄能電站發展長期停滯。但隨著電力系統的電源結構呈現出多樣化以及電力行業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抽水蓄能電站可調節性的優勢逐步顯現。
抽水蓄能電站要在電力市場中生存發展,其電量價格應隨季節和每日負荷的變化而變化。美國谷電價格為2美分/千瓦時左右,峰電價格可達18美分/千瓦時,峰谷價格比為9倍。法國峰谷電價比為8.3-20.5倍,高峰期電價更高,達低谷電價的25倍。
經濟發達國家電力市場運行的實踐證明:電力實行市場化后,充分地體現了抽水蓄能電站的價值,電站經濟收入有所增加,主要是因為峰谷電價的價差。
政策頻出預示水利黃金十年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國家固定資產投資要把水利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加快大中型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搞好蓄滯洪區建設和山洪災害防治,啟動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文件的出臺將帶來水利建設的黃金十年。
《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指出到2020年,全國用水總量力爭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降低到120立方米、65立方米,均比2008年降低50%左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質基本達標,主要江河湖庫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80%。通過實施規劃,到2030年,全國用水總量力爭控制在70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降低到70立方米、40立方米,均比2020年降低40%左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江河湖庫水功能區水質基本達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