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水網"建設緩解"煤都"缺水窘境
記者從山西大同市水利部門了解到,隨著山西“大水網”工程相關項目的陸續完工,“煤都”大同水資源緊缺的狀況將得到緩解,水資源利用將逐步朝著科學、合理、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長期以來,水資源短缺和配置不合理是制約山西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煤都”大同情況更為嚴重,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2.18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不足全國平均值的八分之一。為了維持居民生活用水和工農業的生產需求,大同多年平均年超采地下水多達5000萬立方米至8000萬立方米,地下水超采區面積達394平方公里。 大同市區水資源辦公室的張建成表示,大同長期采煤對地下水影響巨大。一方面,采煤要先排出大量地下水,造成了地下水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采煤作業破壞了地下水層的結構,而這種破壞很難自然修復。 為優化水資源配置,山西于今年4月啟動了“大水網”工程,將以縱貫全省南北的黃河北干流和汾河兩條天然河道(兩縱)為主線,以建設覆蓋全省六大盆地和主要經濟中心區的十大骨干供水體系(十橫)為骨架的山西“大水網”,實現水資源開發利用由“水瓶頸”向“水支撐”轉變。 大同市在山西省“大水網”工程中,處于“兩縱十橫”的第一橫,即朔州-大同線,主要連通黃河、桑干河、冊田水庫。“在‘大水網’工程項目建成以后,大同的地表水應用將實現多源互補、豐枯調劑,這種方式更加科學合理,也更可持續。”張建成說。 大同市水務局總工程師程建京表示,隨著6月底孤山水庫應急水源建設等工程的相繼完工,大同城市地表水供水配置體系將初步建成,水資源嚴重短缺和過度超采地下水的局面將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緩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