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5月13日主持召開環境保護部常務會議,聽取中央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監督檢查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有關情況及環境保護部工作方案的匯報,審議并原則通過《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兩項污染物排放標準,原則通過銀川市等6個地區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區)的審核意見,以及部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申請上市或再融資公司的環保核查意見和部分企業危險廢物出口申請的審核意見等。
會議認為,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電力需求和供應持續增長。截至2010年年底,火電發電量約占全部發電量的80%以上,我國的能源結構決定了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燃煤機組裝機容量仍將不斷增長。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導致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居高不下,區域性大氣污染問題日趨明顯。2003年頒布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03)對控制火電廠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推動電力行業的技術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間全國火電脫硫機組比例從2005年的12%提高到80%,一批現有火電廠結合技術改造安裝了低氮燃燒器,各種可應用于火電機組的袋式除塵器、電袋復合除塵器等高效除塵器相繼涌現,為提高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提供了技術支撐。
會議指出,為更好適應“十二五”環境保護工作的新要求,進一步加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有必要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進行修訂。新標準重點加大了對火電大氣污染物中氮氧化物的控制力度,收嚴了二氧化硫、煙塵等污染物排放限值,增設了汞及其化合物控制指標。新標準實施后,火電行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的排放量可實現較大幅度削減,對推動我國“十二五”乃至今后一個時期節能減排具有重要意義。會議決定,該標準進一步修改后會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實施。
會議聽取了中央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監督檢查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有關情況及環境保護部工作方案的匯報。會議指出,開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監督檢查,是黨中央交給的重大政治任務,是促進“十二五”規劃落實的有力舉措。將環境保護和污染減排政策措施落實情況作為中央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監督檢查的重要內容之一,充分說明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對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體現了黨中央對環境保護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作用寄予厚望。
會議強調,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組織實施好環境保護和污染減排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工作。要通過監督檢查,推動各地進一步重視環境保護,突破一些關鍵的體制機制障礙,努力解決好環保工作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促使環境保護真正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社會發展。
會議經過認真討論,原則通過銀川市、徐州市、聊城市、東莞市、上海市青浦區、臨沂市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區)的審核意見;原則通過內蒙古自治區大唐國際克旗日產1200萬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配套長輸管道工程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意見;原則通過內蒙古自治區大中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申請上市或再融資的環保核查意見;原則通過順德工業(江蘇)有限公司向德國出口電鍍污泥、濟南界龍科技有限公司向德國出口電鍍污泥、信利半導體有限公司向新加坡出口廢剝離液的申請審核意見。
會議還審議通過了《環境保護部區域督查派出機構工作規則》和《汽車維修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吳曉青、周建、李干杰,紀檢組長傅雯娟,黨組成員胡保林,總工程師萬本太出席會議。
機關有關司局主要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