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瀘州市委、瀘州市人民政府經過認真研究、充分醞釀、廣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見,以市委發二號文件出臺了《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這一文件的頒布實施,既是對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委一號文件的貫徹落實,同時也是對強化水利設施基礎產業地位、加快瀘州市水利改革與發展步伐、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和服務功能的強力支持。
市委二號文件指出了今后一段時期瀘州市水利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思想和遵循的基本原則,理清了全市水利改革與發展的基本思路,明確了“十二五”期間全市水利改革與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強化水資源管理的方向。
“十二五”期間,開工建設向家壩北總干渠一期工程瀘州段、合江鎖口水庫、敘永倒流河引水工程和古藺觀文庫,完成古藺龍爪河引水工程、納溪黃桷壩水利工程,搞好瀘縣三星橋水庫、古藺縣關口水庫項目儲備。基本完成長江及其重要支流沱江、赤水河、永寧河、瀨溪河重點河段堤防工程以及流域面積在200至3000平方公里的重點中小流域綜合治理,縣級以上城市基本達到防洪標準。
力爭通過5至10年的努力,全市中型水利工程的“水庫容容、供水能力、灌溉面積”實現翻番。到2015年,全市新增和恢復蓄引提水能力2億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積50萬畝,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5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50平方公里;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160萬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70%;基本建成水資源保護和河(庫)健康保障體系,主要江河、水庫、水功能區水質明顯改善,城鎮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質全面達標。
經費保障上,文件明確全市各級每年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于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每年從地方財政資金中安排一定水利工程前期工作費用,用于規劃、勘測設計、立項等工作;每年從地方財政資金中安排一部份用于補充防汛抗旱搶險物資設備,有重點防洪任務和水資源短缺的城市要從城市建設維護稅中劃出一定比例用于城市防洪排澇和水源工程建設。
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劃定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嚴格執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水工程建設規劃同意書、洪水影響評價、水土保持方案、漁業水域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等制度。嚴格實施水資源考核制度,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主要指標列入各區縣考核內容,考核結果作為地方政府相當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依據。
從水利建設投入機制、組織領導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和保障措施,這些新目標、新舉措必將使水利在保糧食、穩經濟、促發展、惠民生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必將有力地推動瀘州市水利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為實現瀘州“四個四”發展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市委二號文件的出臺,預示著瀘州水利大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水利事業的新征程已經開始。水利系統廣大職工將在瀘州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不遺余力、搶抓機遇、勇挑重擔,與全市人民一道共同創造水利改革發展的輝煌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