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1月26日)從佛山水業集團獲悉,歷經兩年多的“城市供水系統運行的節能與優化研究及應用”項目通過驗收,接下來將在佛山50家水廠投產,實現最大程度的節能減排。
早在2008年5月,佛山水業集團與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合作,通過產學研合作模式,開展“城市供水系統運行的節能與優化研究及應用”的跨學科的課題研究,試圖通過建立水廠運行數學模型,計算出最佳運行方案,使其達到節能、降耗、節約物料消耗的目的。日前,禪城區產學研專項資金項目驗收、市科技成果鑒定會上通過了“城市供水系統運行的節能與優化研究及應用”項目成果鑒定。
據項目負責人佛山水業集團徐廷國經理介紹,該項目涉及到制水工藝、設備、自控與優化,主要研究內容有四個方面,包括:水廠混凝投藥過程的投藥量建模研究;水廠混凝投藥過程的投藥量控制方法研究;濾池過濾過程的優化運行研究;加藥混凝沉淀與過濾過程的綜合優化研究。國內已有一些高校的學者對該項目進行了研究,但由于存在各種制約因素,目前僅僅處于理論與仿真研究。
經過長達兩年多的研究,該項目攻克了四大技術關鍵。在該項目的驗收及成果鑒定會上,8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所組成的鑒定委員會聽取了項目承擔單位所作的技術研究報告,審閱了相關資料,經過質詢和討論一致認為:項目根據水廠長期的運行數據,建立了混凝投藥過程的指數模型、分段線性模型與人工神經網絡模型,為準確投藥控制提供了依據;研究出將理論與實驗數據相結合的過濾過程的水頭損失的新計算方法,該方法可以優化水廠過濾工藝,提高水廠自動化水平,達到節能效果;推導出最佳投藥量和最佳待濾水濁度的公式。
“經沙口水廠應用,理論結果與實際情況比較符合;利用31#濾池,對沙口水廠的過濾過程進行了優化運行研究,延長了過濾周期,減少了反沖洗次數和反沖洗消耗,取得了較好的節能效果。”徐廷國經理介紹,據不完全統計,佛山市的水廠至少有50家以上,全廣東省約有1000多家水廠,至于全國的水廠,數量超過15000家。國內各個水廠處理工藝基本類似,每家水廠一般有幾條生產線。建立水廠運行數學模型,從定量的角度去求解水廠的最佳運行工況,使其達到節能、降耗、節約物料消耗的目的。
從目前項目的研究結果來看,過濾過程具有較明顯的節能潛力,加藥過程也有降低加藥量的可能,水廠優化運行的節能效果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