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12月22日電(記者 俞儉)珍愛生命之水、提高全民節水意識、廢止“以罰代治”,確立“不達標不準排”準則、以法律形式保護飲用水水源質量……這是22日舉行的2011生態文明武漢策會達成的水生態保護“武漢共識”。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會長陳宗興出席并講話。
生態文明武漢策會以“水生態保護與利用”為主題,30余位水生態研究、水資源領域的專家學者當日聚集“江城”,共商水域生態保護大計。
陳宗興表示,面對當前我國水資源的嚴峻形勢,亟需依據生態文明的理念和要求,扎實推進水生態建設和水資源保護,切實保障國家的水資源安全。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年人均擁有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在全國66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缺水,其中108個為嚴重缺水城市。同時,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年際變化較大,汛期水多、旱期水少;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降水分布不均衡,許多地區水、旱害較為頻繁。
水生態保護“武漢共識”指出,水污染和水資源過度開發利用,破壞了水生態系統,保護不可或缺的水資源已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首要任務。要切實建立健全流域協調機制、區域聯動機制及相應的生態補償機制,理清水域管理行政體制,避免多頭管水,加強和完善突發水環境事件應急體系建設,推進流域層面的水污染防治、水資源保護和水生態修復。
“武漢共識”還強調,積極鼓勵公眾參與,提高全民的節水意識,自覺參加保護水生態環境的工作。動員社會輿論監督一切破壞和損害水生態環境的行為,形成無形的保護屏障。促進人水和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應將長江生態文明策會制度化,每年舉辦一次,匯聚全球智力精英和人力資源,使之成為推進包括水生態保護與利用事業在內的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開放性論壇。
2011生態文明武漢策會由武漢市兩型社會辦公室、長江生態文明研究中心和武漢市水務局共同舉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