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藻克星-紫根水葫蘆發展前景好
由云南省生態農業研究所培育的紫根水葫蘆在治理藍藻方面不僅揚名太湖,同時也吸引了國內專家來昆考察。22日,來自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環境保護部國家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等部門的專家、學者抵昆,與云南省的專家、學者共同討論紫根水葫蘆的發展未來。專家們認為,要進一步驗證紫根水葫蘆在治理藍藻方面的功效,讓其影響力更廣。 實驗: 海埂公園水池藍藻正在消失 國內專家來到位于滇池周邊的航天療養院,云南省生態農業研究所在這里有一個100多畝的科研基地。在種植紫根水葫蘆的水域,水體清澈見底。據介紹,這里的水質已從之前的劣五類提升到二類標準。這一變化得到了專家、學者的認可。而研究所的“試驗田”不止這里,也有昆明人耳熟能詳的海埂公園。 據研究所的工作人員介紹,公園內的水池建于上世紀70年代,由于該水池邊就是較大飯店,對其造成的污染很大。此外,該水池有一個自然滲漏點,其他水池的藍藻等也隨風及其他條件向該池匯集,因此,該水池主要水質污染嚴重。今年年中在種植了紫根水葫蘆后,經過定點治理和全池治理,藍藻已被全部吸附至根系并正在降解,水面藍藻水華已徹底消除。 此前,有江蘇媒體報道,紫根水葫蘆對太湖水域無錫地區試點的水質改善明顯,而在省外紫根水葫蘆試驗的腳步沒有停止。據介紹,北京溫榆河,江蘇常州滆湖,貴州仁懷鹽津湖、東門河也正在進行試點工作。 省內專家: 應盡快開放水域試點 在現場觀摩之后舉行的“紫根水葫蘆凈化水污染綜合技術研討會”上,來自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對于紫根水葫蘆的未來發展也進行了探討。 云南省九湖辦主任陀正陽說,從目前水體治理來看,紫根水葫蘆治理藍藻的作用是明顯的,那么對于九湖流域來講,如何讓普通水葫蘆和紫根水葫蘆發揮更多的作用,守住水陸交換帶也就是濕地這條最后的防線,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同時陀正陽建議,要對紫根水葫蘆生長環境對治污能力的影響進行完整評價,同時對水環境影響紫根水葫蘆生長的條件和開放性水域驅除藍藻的能力做進一步監測。 滇池生態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韓亞平則認為,普通水葫蘆與紫根水葫蘆在吸收水體中氮、磷各有優勢,其中普通水葫蘆具有葉大、含氮量多、繁殖速度快和采集利用方便的特點,紫根水葫蘆則具有抗逆性、根系龐大、遮光小等優勢。因此,發揮各自優勢才是推進滇池水環境治理的關鍵。 在聽取各方專家的意見后,昆明市政府副秘書長和麗川表示,明年開始,昆明市將其納入滇池外海水域進行試驗,以進一步驗證其對藍藻治理的作用。 國內專家: 滇池治理應完善五大體系建設 對于目前的滇池治理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金鑒明說,“十一五”期間滇池治理具有力度大、投資大和效果顯著的特點。“十二五”期間,應該加強藍藻水質防治,完善藍藻水質監測與預警能力,結合物理、生物、生態等多種措施,建立防治聯動的藍藻水質防治體系,滇池流域加快擴大湖體及河流水葫蘆治理污染試驗性工程,實施藍藻收集及資源化利用工程。同時金鑒明認為,滇池治理應完善監測、預警、管理、技術、防治體系,這樣才能讓滇池治理工作快速推進。 對于紫根水葫蘆的發展,金鑒明表示,要進一步把紫根水葫蘆的機理搞清楚,這樣才更具說服力。實現產業化的發展和延伸產業鏈。另外,明年組織國家級的專家、學者對其進行鑒定,要讓紫根水葫蘆成為引領性的一個產物,不僅僅局限于本地或者國內的發展,擴大其影響范圍。 同時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執行理事長胡昭廣則表示,對于紫根水葫蘆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該基金會下一步也將與云南省生態農業研究所合作,進一步進行紫根水葫蘆的產業化發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