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馬喜生 段思午)昨日,東莞市物價局表示,鑒于當前物價指數仍然高企,經濟運行形勢不容樂觀,綜合考慮有關部門及社會各界對水價調整的意見和建議,市物價局研究決定,原定于今年10月出臺的東深沿線水價調整方案暫緩執行,年內不實施。此外,原定于10月底召開的大市區水價聽證會延期召開。
市物價局相關負責人解釋,9月份媒體報道這兩個區域水價將漲后,東莞的許多企業反應很大,紛紛向市物價局反映生產成本負擔增大,不希望漲價。
昨日,東莞市統計局在其官方網站掛出統計數字,9月份東莞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5.9%,環比上漲0.5%,1至9月份累計上漲4.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7個百分點。市統計局分析認為,食品類上漲13.1%,拉動總指數上漲3.94個百分點,成為東莞市CPI第一推動力。
據了解,東莞市東深沿線水價原定在今年10月1日起上漲,東深沿線8個鎮(橋頭、常平、黃江、謝崗、樟木頭、清溪、塘廈及鳳崗)的居民用水、工業用水和特種水平均上漲20%,每立方米水價約上漲0.3元。
東莞大市區(南城、東城、莞城和萬江四個街道)水價上漲過程可謂一波三折,今年5月份水價聽證會遭遇報名人數不夠的尷尬,暫緩進行。9月21日,市物價局重提水價聽證,漲價方案列出3套,并在其官網和媒體發布了水價報名聽證方式,漲價似乎已勢在必行。
兩區域水價今年內不再漲價,那么一直喊虧本的供水企業又該怎么辦?市物價局相關負責人曾解釋,漲價的首要理由是供水企業虧損運營。東深沿線8鎮從東深工程購入原水的價格上漲,供水企業高買低賣,導致這些鎮每月虧損近700萬元;而為大市區供水的三家供水公司也在虧本經營,“南城街道每供一天水,就要虧損5至6萬元”。
然而市物價局相關負責人說,權衡各方利益后,最終偏向了東莞的企業和居民,不漲價了,東莞的供水企業先自己想辦法解決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