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獲悉,由環保部和財政部聯合起草的《關于加快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排污交易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中。據透露,《指導意見》有望在年內正式發布。
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侯宇軒指出,我國排污權交易自20世紀九十年代開展至今,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相比排污權交易的起源地美國,差距顯而易見,之所以出現差距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相應基礎體系、后續市場機制與培育措施的不夠完善。一直以來我國都沒有行之有效的政策文件支持排污權交易的開展,此次政策的出臺可謂影響頗大,為后續其它政策的出臺提供了指導性意見。
同時,以往排污權交易的開展地域性過強,受到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地域特征的影響,并沒有可復制性與推廣性,更有大多數試點工作的開展在市場運行過程中無疾而終。此次《意見》的推出更多的是以一種原則性的手段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以及相應的交易平臺,不至于各種交易被束縛,失去其積極靈活的特點。
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環保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我國排污權交易的開展在跨地區以及跨流域方面基本處于空白狀態。但在地區級別依舊有工作開展較好的區域。截至4月份,唐山市已成功完成排污權交易36例,交易指標總量達5734.96噸,交易金額為2004.47萬元。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綜合而言,雖然該《意見》的出臺是國家層面的調控,但還是缺乏實際細則方面的一些內容,也就是說盡管其具有指導意義,但有可能在實際運用中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更多的還是要依靠后續相應政策的不斷推進,另外相應的實際排放量的監測體系也應加快建設步伐,以期更好地服務于排污權交易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