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濱江臨湖,因水而生,因水而興。水安全、水環境、水資源一直是廣大市民關注的焦點。昨天,市水利局局長王鴻涌做客無錫新傳媒網站,圍繞“水”和網友們展開對話。
防洪工程作用無時不在
防洪防汛是水利部門的主要任務,有網友提出,今年全國洪水很多,但無錫卻沒有,無錫的防汛部門干些啥?
王鴻涌回答說,到現在為止無錫還處于今年的主汛期,大家感覺無錫沒怎么受淹,主要是因為大的強降雨還沒有降臨。實際上,大雨在無錫局部還是經常發生的,只不過通過水利設施很快化解了,防洪工程發揮了很大作用。近年來,我市防洪水利工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原來的“低標準”提高到現在的“高標準”。比如老城區在全國率先完成了防洪工程建設,防洪能力大大提高。只要有雨來臨,水利部門都會提前采取措施,預降水位,科學調度,使城市始終處于一種防洪安全的狀態。工作做在了平時,關鍵時刻才能有條不紊。
無錫是水質型缺水城市
無錫是江南水鄉,卻被定位為“水質型缺水城市”,守著水還缺水,不少網友對此很疑惑。
王鴻涌說,水資源的概念分兩種:廣義的水資源是指自然界所有形態的水,天上的雨、云、霧等都是;狹義的水資源是指可以逐年恢復的、具有足夠的數量和可用的質量、在某一地點為滿足某種用途可被利用的淡水資源,比如說生物用水、工業用水、灌溉用水等。無錫的水量雖然多,但水資源還是缺,通俗講就是能用的水比較缺。雖然無錫守著長江和太湖,但很多水是過境的,還有很多是不能用的,每年缺水達10億立方米。因此呼吁大家珍惜水資源。
錫城水面率是有保證的
有網友懷念以前“出門見河”的日子,感慨無錫的河似乎越來越少,擔心長此以往無錫離水鄉美譽越來越遠。
王鴻涌為網友的擔心作出詳細解答。他說,無錫的河道大大小小加起來有6000條左右,近7000公里。隨著城市的發展,確實有一些河道因建設需要被填掉了。老無錫都知道,解放路、中山路等很多路原來都是河。老地圖上顯示老城區原來的水系呈“一弓九箭”形狀。現在我市對河道的水系是有嚴格規劃的,有一些河是填了,但也有很多河是新開的,還有的是拓寬了,所以城市的水面率是有保證的。包括在太湖新城等新的城市中心,水系也都有科學的、高水平的規劃,完全能滿足防汛防洪的需要,也能滿足水環境水資源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