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工廠或居民區流出的污水,只需經過人工濕地的“過濾”即可變成清澈的好水。天津科研人員經過近5年的技術攻關,成功研發出“人工濕地”等新型生態污水處理技術,其處理過的水質可達地表水四類標準。
記者在空港經濟區的“景觀河道水環境改善工程”現場看到,這里的“污水處理廠”沒有高大的廠房,而是一片長滿茂密水生植物的人工濕地:從工廠或居民區流出來的污水,首先經過輸水管道流到一個鋪有格欄的水渠里,隔除了漂浮物后,自動流入沉淀池,待大量泥沙沉淀后,再流入一片平行的三級人工濕地池塘。在人工濕地里按植物的吸收能力依次栽種有耐污力強、凈水效果好的黑三菱、黃花鶯尾、小香蒲、蘆葦、睡蓮、菖蒲等水生植物。
“這些水生植物通過對污水進行吸附、氧化還原、微生物分解等,大部分污染物已被降解成植物可吸收養料,還能促進植物生長。”技術人員說,經人工濕地處理的污水可達到地表水四類標準,即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及娛樂用水區。
據天津市水利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李金中介紹,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采用泵站截污、曝氣增氧、人工水草、潛流濕地、生態浮島及“鎖磷劑”原位控制等多項技術措施進行綜合治理污水、改善水質。空港經濟區景觀河道水環境改善工程一期濕地總面積為2000平方米,污水處理能力1000立方米/天,處理污水效果非常好。目前,該技術已在本市外環河、薊縣于橋水庫周邊推廣,并應用于上海三友河水環境治理。 (記者黃建高 實習生武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