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于銅陵市長江邊上的新民污水處理廠,是八百里皖江上建的第一個污水處理廠。2003年7月,該廠就已竣工并順利完成聯動試車,但按規劃應該建成的141公里污水管網,到目前為止僅建成24公里。
新民污水處理廠2003年7月竣工,2005年9月正式運行。原本設計是處理生活污水,而運行后的4年中,因污水管網不配套,處理的全部是來自黑砂河的廢水,其中工業污水占到40%以上。 “因工業廢水重金屬含量過高,COD濃度過低,只能采用一級強化處理,而沒法生化處理。 ”銅陵市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直到去年8月份以后,才開始主要處理生活污水。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銅陵市從2005年就開始收取群眾生活污水處理費。 “這就意味著運行4年來,群眾雖然繳費了,但生活污水幾乎沒有經過污水廠處理,就直排了。”8月15日,省環保廳工作人員毫不客氣地指出。
處理生活污水,活性污泥是必須的,然而在8月1日環保部的突擊檢查中,新民污水廠竟沒有一點活性污泥。按照要求,在線監控系統記錄必須保存一年以上,該廠只能找到最近半個月的記錄。“7月初,某工地水泥漿水被暴雨沖進污水廠,導致活性污泥全部被殺死。 ”銅陵市相關部門負責人這樣解釋。15日,記者來到污水廠生化處理區,雖發現一些活性污泥,但活性依然不強,難以達到處理生活污水的目的,企業也提供不出半個月以前的在線監控數據。
“由于管網不配套,大量雨水進來,目前污水廠進水COD僅能達到100毫克/升,日處理量7.3噸左右。 ”企業一位負責人坦言。但記者在在線監控設備上卻看到這樣一組意外的數據:進水COD392毫克/升,進水量4200噸/小時。環保部要求,生活污水處理廠進水COD必須達到170毫克/升以上。這組數據意味著,該廠進水COD不僅達到,而且遠遠超過了國家標準;原本設計處理規模10萬噸/天的污水廠,現在日處理量達10.08萬噸。僅僅建成24公里管網,能否達到這個進水量?能達到這樣的進水量,能否保證進水COD那么高?記者發出這樣的疑問。 “當時兩個泵進水,所以進水量大;COD兩個小時監控一次,一個時段那么高是可能的。”企業的另一個負責人解釋。而省環保廳工作人員認為,這樣的數據,完全不可信。
污水處理廠建設、管理、運營和監督,涉及到規劃、財政、住房建設、水務、重點工程、物價、環保等7個部門。為何7個“婆婆”管理一個污水廠,至今仍是一本“糊涂賬”? “重視不夠、投入不足,是造成目前狀況最主要的原因。 ”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指出,雖然污水管網不配套是全國普遍現象,但只要政府重視,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