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橋水庫的北岸,與之相連的劉相營溝口碧波蕩漾,綠映眼簾。此前,這里流淌的是周圍村落的生活污水;而現在,整整齊齊的蘆葦、茭白和水蔥卻把這里的河道點綴得格外迷人。不僅如此,在這片郁郁蔥蔥之下,還在發生著一系列神奇的變化:從村落里排出的生活污水和養殖廢水在河道里兜上一圈,立即變成了清澈的活水,甚至連肉眼看不到的雜質和細菌也被基本消除干凈。每日經由這一河道流入于橋水庫的農村生活污水達500立方米。污水經過了怎樣的處理才變得清澈見底?昨日,記者前往位于于橋水庫北岸的劉相營溝口,親自見證了污水變清這一神奇事件發生的全過程。
揭秘污水變清的四道關卡
1沉砂攔污池
來到劉相營溝口的起點處,有一片不大的圓形水塘,水塘里的水十分渾濁,水面被綠色的浮萍遮蓋得嚴嚴實實。據介紹,這個水塘中存放的就是從村子里流出來的生活污水。沿著水塘向南前行10余米,過了連接劉相營溝口兩岸的第一座橋之后,嶄新的劉相營溝口的全貌便展現在眼前。堤岸兩側的斜面上一塊塊六棱形水泥磚塊整齊排列,河道底部密密地鋪著一層碎石塊,不遠處,三個相連的水泥磨石方池立在河道中間,這就是處理污水的第一道“關卡”,沉砂攔污池。污水從水塘流入三個密封的沉砂攔污池后,會逐級的攔截、過濾污水中的懸浮性和漂浮性的固態污染物,流出來的水中已基本不含寄生蟲卵、漂浮物和懸浮物,并實現了固態和液態的分離。
2厭氧生物濾池
經過沉砂攔污池的過濾后,水上面的浮萍已經被消除的一干二凈,緊接著,污水流入了第二道“關卡”,厭氧生物濾池。這級濾池是全密閉的,且污水已通過管道轉移到了地下,水面上由與河道底部同寬的水泥板蓋住密封。據介紹,密閉的厭氧環境能更有效的殺滅污水中的寄生蟲卵和病菌,并將有機高分子污染物分解成小分子污染物,將有機氮、磷轉化為無機氮、磷,保證后續濕地處理系統對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3太陽能曝氣池
通過管道排放出來的污水依然顯得十分渾濁,從肉眼很難看出與經過厭氧生物濾池過濾之前有什么分別,接著污水又流入了第三道“關卡”,太陽能曝氣池。顧名思義,太陽能曝氣池需要有充足的太陽能。在這一段的河道上,高出河道堤岸的單排支架上架著十塊太陽能板,負責提供滿足供應的太陽能需求,而河道中的曝氣機則負責為溶解氧含量極低的污水水體進行增氧,提高水體中溶解氧的含量。增加水中的氧含量是為了后續濕地處理系統中好氧生物對污染物的分解做準備。
4綠色植物凈化
經過之前的重重“關卡”,再流出的水雖然并不清澈,但已經成了富氧、無菌、相對較干凈的水流,繼而緩緩流入了人工濕地。人工濕地占河道長度在整個工程最長,達到了340米,從河道中太陽能曝氣池的后面,一直延伸至于橋水庫的入水口。在這一段河道里,河道的底部鋪著一層頁巖和陶粒,上面種植著成行的茭白、水蔥、蘆葦等凈化水能力較強的綠色植物。水流從郁郁蔥蔥的茭白、水蔥之間緩緩地流淌過,隨著流過河道距離的延長變得越來越清澈。在距離于橋水庫入水口還有二三十米遠的位置,河道里的水已經清澈見底,宛如一條緩緩流淌的“活水”溪流,完全分辨不出污水的前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