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災、洪水、風暴……2010年,水問題再一次以無情的方式掃過國內多個地區。如何有效利用水資源已不是什么新鮮的話題,不過,隨著人類社會發展對水資源需求的不斷增長,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大,解決這一問題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全國政協高度重視水資源管理問題,日前,記者隨全國政協“加強水資源合理配置與節約”視察團赴福建、吉林視察,途中,“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是委員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什么是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它的目標和任務是什么?對此記者對視察團副團長、全國政協常委、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進行了專訪。
直面中國水問題
記者:我國水資源保護的基本情況是怎樣的?
胡四一:水資源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是生態與環境的控制性要素,在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解決水資源問題,始終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作為基本國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加大了節能減排工作力度,水利部門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水資源配置、節約和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然而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與水土資源和生產力布局不相匹配是我國的基本水情,目前我國的水資源形勢仍然相當嚴峻,水資源保護工作任務還十分艱巨。
記者:請您具體介紹一下這個嚴峻的形勢。
胡四一:在全球氣候變化和大規模經濟開發雙重因素的交織作用下,我國水資源形勢正發生新的變化,發達國家200多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水資源和水環境問題,現階段正在我國集中表現出來。
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全國年均缺水量達400億立方米,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農業平均每年因旱成災面積達2.3億畝左右。目前,隨著我國一系列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的實施,提出了大量新增用水要求,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更加尖銳。華北地區已連續10多年降水偏少,近年來南方部分地區也出現極端干旱,如2006年四川部分地區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去冬今春西南5省的特大干旱等,對保障我國水資源供給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不采取強有力的措施,難以扭轉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嚴峻局面。
記者:我國在水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的情況如何?
胡四一: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上,一方面是社會經濟發展所引起的需水增加,另一方面是長期以來水資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以及用水浪費嚴重。我國單方水GDP產出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用水效率較低;水污染依然嚴重,監測的水功能區達標率僅為42.9%,部分水體喪失使用功能;部分流域和地區水資源過度開發,超出水資源承載能力,導致江河斷流、地下水嚴重超采、湖泊萎縮、濕地退化、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問題。2009年我國人均用水量為446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用水量的2/3,而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若我國人均用水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全國總用水量將遠遠超過全國水資源可利用量的上限。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加速推進,未來對水資源的潛在需求仍十分強勁,只有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才能確保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在水資源和水環境的承載力范圍內,才能保證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建立水資源管理的“三條紅線”
記者:什么是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胡四一: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的主要內容就是建立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一是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對取水總量已達到或超過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暫停審批建設項目新增取水;對取水總量接近取水許可控制指標的地區,限制審批新增取水。二是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堅決遏制用水浪費。建立區域及行業用水效率考核體系,加快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三是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嚴格控制入河排污總量。按照水功能區目標要求確定的水域納污能力和入河限制排污總量意見,應作為各級政府開展水污染防治和污染減排工作的參考依據。
記者: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確立的主要目標是什么?
胡四一: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確立的主要目標是:到2015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62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現狀下降30%以上,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2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達標率提高到60%以上。到2020年,基本建立較為完善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和監管體系,水資源得到合理配置,節水型社會格局基本形成,用水效率和效益顯著提高,城鄉飲用水水源水質和重點地區水生態狀況明顯改善,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治理,經濟社會發展用水保障能力顯著提高。
制度的核心是實施
記者:與以往的水資源管理相比,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最嚴格”體現在哪些方面?
胡四一:主要是四個方面,即管理目標更為明晰,制度體系更加嚴密,管理措施更加嚴格,責任主體更加明確。
記者:如何保障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將來在實施過程中順利進行呢?
胡四一:首先需要政府和部門領導高度重視,把水資源管理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需水管理的理念體現在水資源的規劃、配置、節約和保護等各個環節。二是解決水資源管理基礎薄弱的問題,切實加大水資源管理經費投入。三是落實各項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監督管理。四是努力解決體制制約問題,強化流域管理和區域水務管理,實現對水資源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的統一管理。五是切實加強實踐探索,創新水資源管理機制,探索實踐、典型示范,帶動水資源管理工作向縱深拓展。六是強化責任,切實加強考核管理,把“三條紅線”指標完成情況作為政府和企業工作業績考核的主要內容,建立問責制度。
記者:目前,在推進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工作中取得了哪些進展?還面臨哪些困難?
胡四一:2009年底以來,水利部在相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全面推進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取得了階段性進展。核心文件“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經會簽有關部委后,已正式上報國務院待批。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工作方案以及三條紅線實施方案等文件已完成起草。此外,還組織制定了《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中央經費保障方案》,編寫了《十問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目前,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的制度框架和支撐體系正逐步形成。制度的核心是實施,我們將通過試點探索和示范,積累總結經驗,完善制度框架,逐步擴大實施范圍,穩步推進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是一項戰略決策,也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特別是水資源行政管理部門堅持不懈的努力。當前,我國水資源管理投入不足,計量監控設施不足,法制、體制、機制以及管理能力不適應最嚴格制度的要求,亟須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高度,認識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義。切實加強領導,強化制度、體制、機制、資金、能力、科技方面的保障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