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工程大學城市建設學院李思敏教授主持的河北省科技攻關項目“海河流域滏陽河水系(河北段)水資源利用及水生態改善研究”課題及其六個子課題通過河北省科技廳科技成果鑒定。專家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課題研究成果居國際先進水平。專家分析,若將該技術在全國一半污水處理廠實踐應用,即可大大提高出水水質,每年僅電耗就可節省5億元,年減少廢水排放量達55萬噸。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再加上水污染的惡化使水資源短缺雪上加霜,海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更是令人觸目驚心,2015眼地下水監測井點的水質監測資料表明,78%的地下水遭到污染,三分之二以上監測的井水水質不符合生活飲用衛生標準。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污染已成為沿線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河北工程大學城市建設學院教授李思敏的課題在城市水系統健康循環理念的指導下,對海河流域滏陽河水系(河北段)開展了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城鎮雨水資源利用、曝氣生物濾池技術處理城市污水及污水資源再生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受污染水體處理技術方案和地表水優化調度方案;有效地降低了水廠運行的能耗和提高了出水水質;確定了雨水收集和處理方式及城市污水資源的再生利用;并應用AHM-未確知數學模型對海河流域滏陽河水系(河北段)水資源進行了水資源安全評價。
據課題組介紹,研究成果已經在滏陽河水系(邯鄲城區段)的河流截污工程、邯鄲市城市污水處理廠及城市水資源評價與規劃等方面進行了實際應用,使得滏陽河(邯鄲城區段)水質已由原來的劣Ⅴ類變為Ⅳ類;通過邯鄲污水處理廠的優化運行,僅電耗每年可節省100多萬元,并提高了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年減少COD排放量420噸。邯鄲市年可利用雨水量約3.25×107m3,如果有一半雨水資源收集利用,則僅邯鄲市每年因雨水資源利用而節約自來水資源的直接經濟效益即為2300余萬元。
專家分析,該技術若長期實施河段水環境質量可望持續改善,若將該技術在全國一半污水處理廠實踐應用,則每年電耗節省可達5億元,年廢水減排量達55萬噸。若考慮因雨水利用減輕城鎮洪澇災害、緩解排水系統壓力、減少城鎮徑流污染負荷等間接效益,則雨水資源利用的收益更為巨大。鑒定專家認為該成果對于區域水生態環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實施配套工程,進一步完善本研究成果相關的技術轉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