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后亞洲的銀行業收入將超過美國、2030年時全球可靠的水供應將出現40%以上的缺口、到2050年傳統西方經濟在全球GDP中所占的比重或達到1700年后的最低點……麥肯錫公司董事長兼全球總裁鮑達民27日在北京科博會主題報告會上如是預言,并表示一輪“新型全球化”浪潮已然興起。
鮑達民今天在人民大會堂做主題報告時描繪了全球未來格局五大宏觀趨勢:全球正在形成“再平衡”格局、人口結構的變化使得提高生產率勢在必行、全球化網絡令世界各地高度互聯互通、定價機制日趨全球化、政府面臨的壓力與日俱增。
他稱,20世紀早期,亞洲對全球GDP的貢獻不到20%;如今,全球經濟增長一半源自“新興市場”。到2050年,傳統的西方經濟在全球GDP中所占的比重可能達到1700年后的最低點。除非出現重大災難,否則這種趨勢幾乎不可逆轉,而推動這種發展的動力來自世界人口的發展變化以及城市化浪潮。
他預言,新興市場在未來十年內將產生約10億新消費大軍,并每周吸收著約130萬的城市移民。
他還說,未來十年中,發達市場勞動力的增長速度將放緩,人口結構的變化使得提高生產率勢在必行。他分析,本世紀初,亞洲平均十個工作成人供養一位65歲以上的老人,到2050年,預計僅有三個工作成人供養一位退休老人。在中國,這種情況將提前到2030年出現。
他還表示,未來十年,全球對自然資源的需求會增加約三分之一;全球食物需求到2050年時將翻番,到2030年時全球可靠的水供應將出現40%以上的缺口,這將增加變化和動蕩的可能,價格的漲落幅度將更大。
他稱,未來,各國政府將會面臨嚴峻的挑戰。發達國家要應對債務激增的問題;在中國,城市化進程正在以史無前例的規模推進,政府必須找到新的組織形式以及新的行事方法。
鮑達民指出,五大趨勢對于世界經濟具備深刻的內涵。在過去的20年,全球化趨勢基本可用商品、資本和人員的流動來概括,現在,一輪“新型全球化”浪潮已然興起,并且勢頭有增無減,世界需要對傳統的思維和行動模式從根本上進行重新審視,創新的方向必須適應這些全球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