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一期邯石段日前開工,標志著中線一期工程河北境內的所有項目即將進入全面建設階段。與此同時,南水北調湖北段、河南段、天津干渠也正在建設,將和邯石段一起竣工通水。到2014年,中線總干渠通水,省會市民將喝上清澈的長江水。
最新進展
中線邯石段已開工,全長237公里
“這里就是南水北調中線一期邯石段工程的終點。”驅車沿石環公路北環輔道向西行駛,快到植物園路口時,路南側出現一座建筑物和幾十米長的新建河道,市南水北調辦公室綜合處處長徐志言介紹說,石環公路北環輔道北側就是通常所說的古運河,中線總干渠用倒虹吸下穿北環輔道和古運河,與已經建成的京石段相連。
徐志言介紹,南水北調中線邯石段起自冀豫交界處的漳河北岸,沿京廣鐵路西側的太行山東麓自西南向北,經邯鄲、邢臺兩市,穿石家莊市高邑、贊皇、元氏三縣,至古運河南岸,線路全長237公里。
邯石段為明渠輸水,工程設計流量220~23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240~265立方米每秒,共需建設各類建筑物457座,靜態投資約211.4億元(不含征遷投資),總工期30~36個月。
征地拆遷基本完成,涉及62個村
石市南水北調辦公室有關人員介紹,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石家莊南段全長65.8公里,涉及高邑、贊皇、元氏、鹿泉、橋西、新華6個縣(市)區、19個鄉(鎮)、62個村,需永久征地1.59萬畝,臨時占地1.63萬畝,需搬遷單位(企業)31家、副業116家,拆遷房屋10.18萬平方米,拆遷電力、通信等專項設施259處。
按照國家確定的中線一期工程2013年主體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的總體目標,省會全力做好征地拆遷工作。目前,古運河以南段南水北調中線65.8公里、1.59萬畝永久征地已分別交付中線干線工程建設管理局河北直管建管部、河北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保證了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
配套工程
辛集、藁城等13個縣市也能喝上長江水
按照配套工程規劃,中線工程計劃每年向省會供水7.82億立方米,可基本滿足城鎮生活、工業用水需求,有效改善省會水資源緊缺狀況。
據介紹,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在省會開設9個分水口的方案已經確定。通過這9條支渠,除市區外,高新區、良村開發區、化工基地、竇嫗工業區等,以及辛集、藁城、晉州、新樂、鹿泉5個縣級市和正定、無極、深澤、欒城、趙縣、元氏、高邑、贊皇8個縣城,均可得到長江水的滋潤。
將建四至五座水廠凈化長江水
石家莊供水集團副總經理劉建波介紹,供水部門將配套建設4-5座地表水廠,對調來的長江水進行凈化處理,這樣就能作為生產生活用水使用了。
按照初步規劃,其中一座地表水廠將建在北二環路和體育大街交叉口附近,重點為市區供水。另外,在滹沱新區、高新區、藁城良村開發區,也將分別各建一座地表水廠。這些地表水廠將與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同期竣工。
影響深遠
根本緩解石市缺乏替代水源危機
南水北調工程將從根本上緩解石家莊市由于缺乏新的替代水源所面臨的潛在危機,并將與現有的調水工程一起,共同形成跨流域、跨區互調水網,實現區域水資源優化配置。徐志言介紹,中線工程通水后,省會每年可得到7.82億立方米的優質水源,它比崗南、黃壁莊等12座大中型水庫的可用水量還要多,基本能滿足城市生活、工業缺水量要求。
到2030年,南水北調工程分配石家莊水量將達到9.45億立方米,等于在石家莊境內又新建了12座大中型水庫、100多座小型水庫,且水質更優良,供水過程更穩定。通過引江水、當地水的聯合調度運用,石家莊城市生活、工業等方面的用水需求將基本得到滿足。
總干渠兩側設有保護區
由于南水北調工程的大部分渠段是明渠工程,為了保護輸水水質,在總干渠兩側寬50米的地帶將設一級保護區。一級保護區內,以發展綠色農業、林業為主,從事耕種活動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禁止新建、擴建與供水、防洪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防止飲用水源水質污染。一級保護區范圍之外,還將設立二級保護區,在其范圍之內,對人為活動將有嚴格的限制措施。
新增水面超千萬平方米
據估算,工程完工后,石家莊境內水面面積將超過1000萬平方米,綠地面積2000萬平方米。大量的綠地和水面,可有效調節空氣的溫度濕度,并有效降低風沙和噪音的侵襲,相當于給石家莊安裝了天然“大空調”。
為東部平原提供“發展之水”
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沿石市山前平原西部布置,居高臨下,控制面積6718平方公里,覆蓋了全市整個平原區。長期以來,為了保證城市供水,石市一直在以犧牲生態用水、農業用水為代價。南水北調工程實施后,農業用水被置換出來,農業生產環境改善,綜合生產能力將得到迅速提升,為發展特色農業、高效農業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農業發展潛能迅速得到釋放。
為西部山區增加“生態之水”
南水北調工程實施后,隨著山區向下游輸水壓力的減輕,大部分水源將直接用于山區生產生活,贊皇、行唐、靈壽等綠色、特色農業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增加植被覆蓋率,也將進一步增強山區的水源涵養能力,有助于解決洪澇災害等生態問題。
◎新聞背景
南水北調:世界迄今最大水利工程
南水北調是為實現我國水資源優化配置而實施的一項宏偉的跨流域調水工程,經過50多年的規劃論證,最終確定了分別從長江下、中、上游引水的東、中、西三條線路總體布局。南水北調工程跨越四大江河,是世界迄今最大的水利工程,對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中線工程從丹江口水庫引水,輸水總干渠穿過方城埡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黃淮海平原西部邊緣開挖渠道,在鄭州以西的孤柏咀處穿過黃河,沿太行山東麓和京廣鐵路西側開挖渠道,自流到京津。輸水總干渠從陶岔閘渠首至北京團城湖全長1267公里,其中河北段462公里,途經邯鄲、邢臺、石家莊、保定4市。天津干渠從河北省徐水縣西黑山分水,長154公里。
中線工程石家莊段長123公里,由高邑縣北瀆村進入石家莊市,經贊皇縣邢郭西、西高西,元氏縣趙同西、殷村西、萬年西,鹿泉市山尹村東、上莊東、新華區康莊東、田莊西、杜北南,正定縣西柏棠西、永安西、新安村西,新樂市城西、赤支東,在北大岳村西北進入保定市。
2003年底,滹沱河倒虹吸工程率先開工建設,拉開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的序幕。2008年5月,京石段先期建成,崗南、黃壁莊、王快水庫已累計向北京應急供水4.35億立方米。
石家莊段:磨劍近30載盼來開工
●1980年代,石家莊市開始進行南水北調工程測量工作,由此拉開了省會南水北調工作的序幕。
●2003年5月,石家莊市水利局設立南水北調籌建處。
●2003年12月31日,南水北調中線滹沱河倒虹吸工程開工。
●2005年4月30日,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揭牌。
●2005年5月24日,南水北調中線古運河樞紐工程開工。
●2008年9月28日,南水北調中線京石段應急工程通水。
●2010年4月13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邯石段開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