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又賺錢了。這次是因為納爾科。2008年,巴菲特購入納爾科的時候,它不到10美元。而截至4月30日,它已經漲到了25美元。
5月4日,是葉鶯離開柯達后,擔任納爾科公司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主席一周年紀念日。這一年,葉鶯領著納爾科毅然在中國闖蕩,她希望通過納爾科為后代留下更多的可持續資源。江湖有風有雨,葉鶯在近日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獨家專訪,講述了她與納爾科的這一年。
踩對了發展的主題
記者:5月4日,您到納爾科正好一周年。這一年,納爾科的發展與您的預期是否吻合?
葉鶯:過去的一年跟我的預期不能說完全吻合。但值得慶幸的是,回首過去這365天,我知道我的選擇沒有錯。世博會剛剛開幕,主打標語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世博會把大家的眼球吸引到了中國,吸引到了上海。在上海出差時,我感受到了那種身在一線的喜悅。世博會的主題是關于城市和生活的,我又踩對了這個時代發展的大主題。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很大的成就是中國的城鎮化。城鎮化提升了人們的生活水平。然而在提升生活水平的同時,如何提升生活的素質與內容,是我們每一個社會人都需要努力的。如果哪一座城市能以環保、人文的方式來走城市發展之路,那的確會是一道風景線。對于企業也是一樣。
記者:納爾科服務的企業主要是在城市還是偏遠的地方?
葉鶯:納爾科是直接服務企業、間接服務社會。社會包括城鎮與鄉村。多半的工業與企業是座落在城鎮里面的。不過,我們服務的行業也有很多是在山落里。納爾科的能源部就服務于很邊遠的地方,像獨山子這樣的地方。
記者:這一年來經歷了哪些困難?
葉鶯:一年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工業用水問題:怎樣減少水的用量,怎樣再循環,腳步是很緩慢的。因為很多地方水價不高,所以對當地企業來講還沒有急迫的需要。但中國是世界上水資源最貧瘠的13個國家之一,我有一種使命感,這也是我當初加入納爾科的重要原因,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況。
推廣環保對我是挑戰
記者:過去一年的工作中,有沒有覺得欣慰的地方?
葉鶯:一年中,慢慢地提高了一般人對工業用水的認識,雖然腳步有些慢,但這是我覺得比較欣慰的地方。因為現在至少有很多人在談工業用水,在談如何實行零排放。當然,真正要做到零排放,距離還很遠。我一直很欣賞的中國化工集團老總任建新,他在國有企業中打出第一面旗幟:在5年之內要實行零排放。
記者:那么能否真正做到零排放?
葉鶯:可以做到,但是極為昂貴,很多企業負擔不起。現實地說,我現在就是要推動三個“R”:Reduce(減量)、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環)。同時進行研發,減少零排放成本,吸引更多的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走這條路。
記者:這一年來,您最大的認識是什么?
葉鶯:最大的認識是,原來(環保)這段路還有這么長,而且走起來有很多障礙。這個障礙包括技術、作業成本上的障礙,更重要的是思維、理念上的障礙。對于企業來說,環保是有成本的,如果投資沒有回報,它們是不會跟你上環保這條船的。如何把環保計算到成本里面,現在在企業間還沒有形成一股風,沒有形成一股文化。所以,加入納爾科,對我而言一方面是一個挑戰,一方面也很有意思。
慶幸公司獲巴菲特認可
記者:您出任納爾科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主席的目標是讓公司業績在中國五年內翻番,壓力大不大?
葉鶯:在中國市場計劃五年內翻番,這是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如同“零排放”一樣,一定要定得很高。如果我們在中國的市場翻了一番,意味著大家對工業水處理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高度。
記者:那么,納爾科能否實現這一目標?
葉鶯:中國經濟發展有三個關鍵詞:節能減排、不折騰、構建和諧社會。如果這三點都能做到,那么五年之內,納爾科在中國市場業績翻番是順水推舟的事情。
有一點我非常慶幸的是,加入納爾科時,也就是巴菲特買入的時候,納爾科股價不到10美元,現在漲到25美元了。納爾科的業務得到了社會以及投資者的認可。在這個環境下,為什么這個行業的股價飆升得這么快?我從這里看到了很大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