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公司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在一份新的報告中說,解決中國日益顯現出來的水資源危機問題可能會獲利。不過,政府專注于用大型項目來增加水資源供應的做法──比如規模數十億美元的“南水北調”工程──帶來的投資回報卻很低。
報告中說,最近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是集中在增加中國的水資源供應上;不過,對水資源需求的管理對中國解決水資源不足問題卻要重要的多。
麥肯錫說,中國不該花約人民幣5,000億元(合730億美元)進行“南水北調”工程,而應該投資于城市滲漏水管的維修、對灌溉的更有效管理和循環利用更多工業用水等方面。“南水北調”工程將把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的水沿著一系列河道引入水資源匱乏的北方。
報告中說,目前水污染和水資源短缺帶來的費用占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3%。傳統的觀念認為,為未來增長提供足夠的水資源將花費更多資金。
麥肯錫對此提出了異議。在另外一份知名的成本曲線分析中(與較早時候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模型類似),麥肯錫得出,水資源的保護和循環利用項目每年實際可以帶來人民幣1,310億元(合190億美元)的利潤。
中國面臨著各方面的挑戰。中國有13億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而且仍在增長之中。不過,中國的水資源嚴重不足,只占全球淡水總量的7%。城市化和工業化只會增加中國的水資源需求,令已經匱乏的水資源更加緊張。最近中國南方遭遇了據說百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干旱,凸顯了問題的緊迫性。
不過麥肯錫合伙人、該研究項目的負責人尤茂庭(Martin Joerss)說,一些解決方案的投資回報率對私營領域來說代表了誘人的投資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