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氣候變化以及歷史以來人類活動的影響,永定河流域缺水現象近年來更加突出,導致生態環境更加脆弱。保護好永定河流域的生態環境,是保護好包括北京古都風貌在內的流域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重要舉措。
永定河流經山西、內蒙古、河北、北京、天津5省、市、區,全長約760公里,流域面積4.7萬平方公里。缺水甚至河道斷流,成為當前永定河流域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為防御永定河流域的洪水,定都北京的歷代王朝都非常重視永定河治理。建國后,在舉國百廢待興、財力緊張的情況下,黨中央、國務院于1951年決策建設官廳水庫。以來水量分析流域水量變化情況,1998年以來,官廳水庫來水量持續減少,每年汛前幾乎斷流,年均來水不足1億立方米;2009年降至0.2億立方米。整個流域呈干涸趨勢,全流域的生態、經濟和文化的保護與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筆者認為,要讓永定河水長流,一方面我們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強流域生態修復,增加降水和水資源;另一方面,有關部門要從國土功能和區域生態保護的戰略格局,研究永定河與黃河的連通調度問題,形成黃河接濟永定河,也就是“引黃濟永”。1994年~2002年,國家在黃河龍口段開工建設了萬家寨水利樞紐,山西也開始建設引黃工程,但目前引水少,僅為3億立方米左右,只考慮太原和大同的城市用水,沒有考慮防止河道斷流的生態用水,以及當年提出的“濟京”問題。
為此,國家有關部門和流域5省、市、區應共同攜手,拯救永定河。一是按照現狀規劃,從黃河萬家寨每年向永定河流域調水12億立方米,在保太原和大同城市用水后,沿桑干河全部下泄,讓河道不斷流;二是由有關部門牽頭,結合“十二五”規劃制定、研究永定河全流域的產業布局、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三是由有關部門牽頭,研究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和在戰略上構建節水型流域的發展規劃和實施措施;四是對由于干旱缺水導致的一些受損文物進行有效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