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河流,是一個城市的血脈所在。4月5日和6日,記者驅車探訪了市區的幾條主要河流,看看河流發源地的情況 。令人擔憂的是,有些河里的水剛從發源地流出來就已經被污染了,而且現在河水的流量也在減少。記者在與周邊居民的聊天過程中,也深切感受到河水污染給居民帶來的巨大影響 。污染的河水滲到地下,影響到居民生活用水,他們反而要到山里拉水喝或者直接花錢買水喝。
A 李村河:河中只有死水,污水滲到井里
“從這條路上去,看到路口向右拐,就是畢家水庫了。”經村民指點,記者一行三人順著公路上山。途中看到一個中年婦女領著兩個10歲左右的孩子,中年婦女拖著一個帶輪的箱子,里面放著幾個空塑料桶,孩子手里拿著空礦泉水瓶子。3人沿路邊向山上走去,這是要干啥去?
“去山里的水井里拉水喝啊,有的人家買大白桶的水,我在家沒事,就到山上的井里拉水喝,還能省點錢。”
中年婦女姓孫,是畢家上流的居民,基本每天喝的水都是這樣拉回來的。“我在這兒生活了十幾年,水質越變越差,家里有自來水,但接的是畢家小水庫里的水,那水有腥味,都不喝。”孫女士說,畢家水庫的水也不能喝了,因為表面的水都被污染了。雖然家住在水庫下、河流旁,她每天卻要來回走一個多小時的路,進山拉水喝。
在李滄區百果山風景區內,記者找到了李村河的主要源頭之一——畢家水庫。水位低于壩口高度大約兩三米,并沒有水流出。“夏天雨水多的時候,水就能順著河道向下流到李村河。”經常來釣魚的劉先生說。
記者順著河道往下走,看到岸上垃圾隨處可見,河道里雜草叢生,很多地方已經干涸很久,即使有水也是死水。“水庫不放水了,上游幾個村的生活污水和沿岸飯店、工廠排出來的臟水,也沖不下去,就那么存著滲到地下。”家住楊家上流社區的楊梅先告訴記者,現在李村河只有在夏秋季雨水多的時候會流動起來,其他時候流的水都不是畢家水庫的水,而是附近村莊排出的污水。
“不僅味道難聞,而且污水滲到地下,還會污染井水。”楊梅先說,現在村民家中的井水都沒法喝了。
在楊家上流村口,李村河轉彎處的山坡下,記者發現了一個不規則的圓形水洼,一根拳頭粗的黑色水管浸在水里,另一頭通到旁邊一座帶鎖的磚房里。透過破裂的門窗,記者看到里面有一臺水泵和一個電源盒。79歲的楊大爺正挑著扁擔勾著兩個塑料桶,從水洼中挑水給旁邊的一塊菜地澆水。
“以前這可是一口直徑近10米、深度有6米的大井,村里人都用這里的水澆地。水洼現在看起來很小,是被山坡上的工廠建廠房時推下來的土和石頭給埋的,工廠還裝了個水泵抽水,深井現在變成淺水洼了,里面水少得可憐。”
B 張村河:上游只剩下一條小水溝
4月5日下午,記者按地圖一路趕往張村河的上游河段。駛到北龍口村時,村民胡先生指著北龍口河說,這就是張村河最上邊的河流了。“沿這條河往上不是有個水庫嗎?”按記者原先搜索的線路,北龍口村只是張村河上游流經的一個村莊,并不是發源地所在的村落。
胡先生說,上面的確有水庫,再往上走還有一段河有水,不過河早就變成小水溝了。“水庫里的水也不多了,下面支流只剩一條小水溝,跟小土溝沒什么分別。”胡先生一邊說,一邊用手跟記者比畫出一段一米多的距離 ,“就是這么寬的小水溝,不好找。”
胡先生說,隨著周邊村經濟的發展,各種商業小店以及一些小工廠都陸續在河兩邊興建,每天都要用大量的水。“用完的臟水又排到河里,再加上居民的垃圾、生活污水,現在河水早就沒法喝了。”
胡先生說,相關部門也開始重視河流污染,前段時間查處了一些污染比較大的廠子。即使這樣,水質還是每況愈下。
胡先生說以前村里幾乎沒有集市,可現在村前面有個大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全都排進河里。”記者看到河里還不時有魚跳出水面,“河水污染得也不是很嚴重,還有魚呢!”
“天還沒暖和,要是到了夏天,河底的污物蒸發上來,魚都能被熏窒息了,都是肚皮朝天。”胡先生說,每過一段時間他們村就組織村民清理河底污物,可上面村里繼續污染,污水還是會流下來。
那居民都是怎么吃水呢?“自來水有味不好吃,都得買,有人從嶗山上拉水進村賣,大白桶一桶一塊五。”胡先生說,由于村子直接挨著河流,污水也會滲到井水里面,村民都不吃井水了。
記者沿著河又往上走了一段,發現河里到處都是生活垃圾,水也很渾濁,還伴著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