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疏附縣布拉克蘇鄉4村的大棚種植戶郭英正在大棚里忙著翻地移苗,已經露出春芽的蔬菜地里既看不到水渠,也看不到輸水管。郭英說:“我們采用的是膜下滴灌技術,需要澆水時,打開控制開關,一滴滴清流便緩緩滲入作物根部。”郭英家的大棚采用滴灌技術已經4年了,不僅省水、省時、省力、省錢,每個棚蔬菜產量還能提高四五十公斤。去年,她家純收入達到4萬多元。今年喀什地區多措并舉抓節水,走出了一條農業科學用水的路子,緩解了水資源短缺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
作為一個農業灌溉和生態貧水地區,近些年,喀什地區五大河流來水量減少,水需求矛盾日漸突出,嚴重制約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尤其是今年,據喀什地區水文氣象部門預測,春季3至5月份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降水量偏少,五條大河來水量比去年和歷年減少,加之部分縣市水庫正在除險加固,水庫蓄水量減少,今年春季旱情將會比去年更加嚴峻。
膜下滴灌技術的推廣,使喀什在農業生產和環境保護等方面都獲得了良好的效益。目前,全區部分縣市已建立了節水設備生產企業,實現了所有成型設備和工藝技術的本地化,這樣不僅降低區膜下滴灌技術推廣應用的投資成本,還給廣大農戶帶來了實惠。目前,各縣市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全力推廣膜下滴灌、低壓管道、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全區新建高效節水面積已達52.78萬畝。如今,大部分農民已經認識并接受了高效節水技術,從中獲得的收益逐年增多。喀什市荒地鄉5村農民買買提?玉素甫說:“使用膜下滴灌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傳統的農業用水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在依靠科技手段節水、提高水利用率的同時,各相關部門積極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向天空、地表、地下立體式取水,以彌補水資源的不足。目前,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節水改造工程建設進展順利,下坂地水利樞紐工程已通過下閘蓄水階段驗收,完成了31臺機組的安裝,葉河中游渠首工程建設基本完工,卡拉貝利、阿爾塔什等一批重點水利項目的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到今年底,機井總數達到1萬眼,年提取地下水25億立方米。同時,以果園、棉田為重點,加大節水力度,力爭今年推廣高新節水灌溉面積300萬畝以上。
喀什地區還進一步加大了農村水利配套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截至2008年底,全區共建成大中小型平原蓄水水庫48座,有效庫容7.01億立方米,建成流域渠首21座,引水能力1458立方米/秒;建成干、支、斗、農四級渠道5.4萬公里,其中防滲渠1萬公里,已建成臨時和永久性防洪堤壩1600余公里。這些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灌區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也提高了灌溉用水量水平和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率,使畝毛灌溉用水量由80年代的1120立方米以上降至目前的850立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