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廈門大學89周年校慶活動之一,昨日(4月6日)上午,廈大污水處理及再生水工程宣告竣工。
據廈門大學副校長賴虹凱介紹,由于演武路的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之前廈大的污水除部分通過化工廠旁的市政污水泵站排放外,大量污水仍流入西大門排洪溝,再排入大海,造成海濱污染,學校每年必須為此支付超標排污費近200萬元。
去年8月,廈大投資1390萬元建設污水處理站。該工程日處理污水約3000噸。處理后達標的再生水被送入校園現有的建筑中水管網,并全部回用于校區潔廁、沖灑道路以及芙蓉、化學湖補水等。
賴虹凱表示該工程的建成,每年不僅可為學校節省大量的開支,而且將實現學校污水零排放的目標,極大改善學校排污條件及周邊水環境,創造可觀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據悉,使用再生水即“中水”,是國際公認的“城市第二水源”,在美國、日本等國,廁所、道路保潔、城市噴泉等都大量地使用“中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