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早上7點11分,我們趕到首都機場,準備奔赴貴州采訪當地的旱情。
經過4個多小時的飛行,上午11點40分左右,飛機到達了貴陽上空。透過機窗,山脈連綿起伏的黔貴大地,一改往日的蔥郁。放眼望去,顏色斑駁的農田已是一片枯黃,景色格外扎眼。
對于長年生活在城市的人來說,當注意力還停留在房價攀升等問題時,很難想象,這樣一場令人窒息的旱災是如何折磨著中國的西南大地。對于這些景象,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根本無法想象。
12點10分左右,飛機降落在了貴陽龍洞堡機場。當走出舷梯時,南方的暖意撲面而來,還穿著早上從北京出發時的行頭的我們,感到格外燥熱。
在等待轉機時,我們買了三份當地的報紙和一本《貴州省實用地圖冊》,搜集著當地的旱情,討論著今后幾天的路線安排。一則來自《貴州商報》的消息稱,修文縣在部分鄉鎮蔬菜基地緊急搶播搶種500畝速生菜,提供給省城,以平抑蔬菜價格?磥恚掷m的旱情已影響到了城市物價的穩定。由此反映的旱情對菜農所造成的損失,可見一斑。
下午6點,我們終于趕到了此行的首站、此次旱災的重災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興義市。這個原本是貴州降水最充沛的地區,自去年8月以來,就一直沒有過有效降水。罕見的秋冬春連旱令油菜、小麥等農作物幾乎絕收。目前,保證人畜飲水成了首要任務。
興義市電臺的同仁接機時告訴我們,貴州全省89個縣市中,有72個確認受災,近500萬人、200余萬頭大牲畜發生臨時臨水困難;貴州一些地區出現近60年少有冬春連旱晴熱天氣,干旱持續時間達200天以上;貴陽蔬菜價格出現明顯上漲。現在干部們開車下鄉時,總是習慣在后備箱里放上幾瓶水帶給農民……
就這樣,我們一路上聽到的都是些沉痛的消息。唯一有些振奮的是,一些村子在堅持找水幾天后,最終挖到了“救命水”。當地干部還說,如果沒有近年來在村落間修建的一批蓄水池,旱情將更加嚴重。
駐貴州站記者陳屹告訴我們,根據他的實地了解,目前當地農村百姓的飲用水問題主要是靠當地政府供水、企業及社會熱心人士運水和村民自發找水三種方式解決。由于近期仍將無有效降水,這無疑將對春耕產生極為負面的影響,而且這必將加速貴州某些地區的荒漠化。
回到住地,我們聯系了在興義的朋友,聊了一些關于旱災的情況。從了解的情況看,貴陽、興義兩市城區供水基本沒有大的問題,旱情所造成的影響集中體現在農村。
一天的旅途勞頓之后,我們寫下了這些文字。19日一早,我們將出發到當地受旱的村鎮。
雖然不知道今后幾天的經歷究竟會怎樣,但我們已做好了輾轉跋涉、缺水饑渴的準備,將盡力用鏡頭和話筒去完成記者的職責。希望明日的采訪能夠順利進行,特別希望困擾我們的手機信號及網絡寬帶不暢的問題能得到根本好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