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五華區沙朗鄉干枯了4個月的落水洞水庫蓄滿了半塘水,村民正在壩上忙著加固堤壩。從3月6日晚,奔流的清水通過5公里長的輸水渠從三多水庫流到了干裂多日的落水洞水庫。調來的清泉,解決了沙朗、廠口兩個辦事處的生產生活用水。“這是五華區啟動的最大一項抗旱民生工程。”五華區副區長龔家武說。
應急工程調水解渴
大旱讓五華區全區庫塘蓄水嚴重不足。據統計,去年五華區全年降雨量為535毫米,比同期減少37%,截至今年3月3日,全區有1座小(二)型水庫、27座小壩塘已干涸。作為主城區之一的五華區有沙朗和廠口兩個涉農辦事處,11個行政村、117個村民小組,其中75個村民小組不同程度受旱,受旱作用面積27047畝,干旱造成26274人、6768頭大牲畜飲水困難,因旱造成城鄉綠化造林5284.6畝受旱,50個規模以上養殖場90%以上出現生產生活用水困難。
從去年11月起,《五華區今冬明春抗旱工作方案》出臺,抗旱應急工程、提水調水、資金補助、森林防火一系列抗旱舉措實施。
沙朗和廠口是五華主要受旱地區。落水洞水庫位于沙朗三多村轄區內,幾十年來,這個水庫從未斷過水。而去年11月,落水洞水庫卻干涸了,周邊村民吃水成了大問題。環衛車送水、送礦泉水等措施都不能完全解決周邊村莊的干渴。此后,五華區啟動調水工程,3月6日晚,從沙朗三多水庫調來的水流進了落水洞水庫,通過落水洞水庫,50萬方水進入廠口、沙朗,確保了兩個辦事處6個村委會3000多人,2萬3000多人、2萬頭牲畜的飲水問題。
在落水洞水庫,三多村村委會書記代興良說,落水洞水庫有水了,但還要節約用,每天只抽2個小時,保證人、畜飲水。
據五華區統計,五華加大抗旱投入,開展各項抗旱工程建設,截至目前,區財政投入抗旱資金180萬,實施14件抗旱應急工程,對現有水利工程進行清淤擴容、挖潛改造。目前已完工12件投入使用,解決近9000人的生產生活用水。
在抗旱中,五華區已在趁旱謀劃興修水利。龔家武說,五華區已在清理壩塘,排查病危水庫,趁此時機,補上水利欠帳。并對資源性缺水的廠口街道辦事處謀劃引水工程,解決廠口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3月8日,一輛拉水車緩緩駛進沙朗煙子哨村。“這是送水車,專門用來保煙苗育苗用的。是實施‘小春損失大春補’的一項措施。”沙朗辦事處書記楊忠說。
據介紹,小春減產已成定局,已開展種植結構調整和春耕備耕工作。今年五華區在春作物計劃內播種16500畝,其中,水稻調減2000畝,玉米10000畝,比去年增加500畝,豆類等比去年增加1300畝。烤煙移栽面積6590畝。
目前,沙朗、廠口已就位稻種11噸、玉米種25噸,烤煙育苗52720盤。“備耕工作有序進行。”龔家武說。
護林員實名制查進山車
在煙子哨村路邊,一個臨時森林防火檢查卡點設在此。每輛車過時,護林防火員欄下,一輛一輛記下牌照,查看有無吸煙行為。距此4公里的三多村路邊,又有一個栓查卡點對過往車輛檢查。
“對森林防火,五華實行的是’人海戰術‘和’牛刀戰術’。”龔家武副區長說。大旱之下,一點火星將會釀成大火,目前,五華已實行封山管理,嚴控火源。
“人海戰術”是增加護林防火員,抽調機關工作人員參與森林防火,實行網格化負責制。在入山地點設立檢查卡點,死守各進山路口,一切無關人員、車輛嚴禁進林區。對進入林區人員進行火源檢查、實名登記。
而”牛刀戰術”則是一旦發生山火,各級撲火隊聯動撲,做到“打早、打小、打了”,最大限度地避免更大損失。據了解,五華區已增加140萬財政投入,新增700名護林員,專業撲火隊從50人擴編到80人,6家涉林辦事處分別組建了30人的半專業撲火隊伍,做好應急準備。(昆明日報記者龔慶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