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幾個部門聯手在推動綠色信貸的發展,但是銀行的自覺意識還不夠。”在環保部環境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日前舉辦的“中國綠色信貸與經濟結構調整論壇”上,中國銀監會一位官員這樣表示。她舉例說,在陜西鳳翔鉛污染事件發生之后,沒有一家銀行向銀監會報告信貸風險,銀監會有關部門通過系統查到有兩家銀行投入了額度不小的信貸資金,向相關銀行發出了警示。
為什么銀行自己難以意識到因環境問題帶來的信貸風險?如何更好地推進綠色信貸在國內銀行的發展?論壇上,環境保護部環境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原慶丹表示,對銀行來說,弄不清哪些是環保項目,哪些技術對環境友好,確實是銀行在放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為此,環保部正在與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做好綠色信貸的基礎支撐工作,比如發布相關的產業名錄以及相關先進工藝名錄等等。
據悉,環保部今年將與渣打銀行等成熟的采用國際通用“赤道原則”的商業銀行合作,全面開展有關綠色信貸方面的培訓,進一步推動綠色信貸在中國的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