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居民共飲安全優質長江水
區域供水工程的實施,對改善群眾飲水水質,提高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市區域供水一期工程于2006年12月28日開工,經過兩年的緊張施工,主管網一期工程于2008年12月30日建成并通水,2009年,配套管網西延工程全線貫通,全市已有91.5萬人喝上了安全優質的長江水。為進一步擴大區域供水受益范圍,我市又將區域供水配套管網東延工程作為2010年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預計今年年底工程完工,屆時將實現我市區域供水工程全覆蓋。 【緣 起】 在實施區域供水工程之前,我市主城區的自來水以如海河水作為水源水,每到冬季,因處于枯水期,不僅水量明顯減少,還因水位落差形成了城區污水倒流,水源地水質大大下降,色度偏高、水感渾濁等問題不斷出現,嚴重影響市民正常生活,制約城市建設發展。市委、市政府雖先后采取了加強污染治理、加強對環境基礎設施的管理,通過建攔污閘、指導水廠改進制水工藝等方法進行改善,但源水水質的改善卻無法在短時期內完成。而其他各鎮區的自來水廠也因布點分散、規模小、工藝處理和管理相對滯后等原因,更是無力抵抗污染的侵擾。水源問題成為了我市供水的首要問題。 【契 機】 “問渠哪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認識到,要從根本上解決水源水較差的問題,只有重新找出一條取水之路。我市地處長江北岸,區域內長江水因水量大、流動性強等特點,水質遠優于市內河,若引長江水為源,充沛優質源水的輸入必能使全市水質得到大大提升。 隨著江蘇省“區域供水工程”的啟動,并確定了如皋、海安一線的南通市西北片總體供水規劃。我市緊緊抓住這一契機,迅速完成“如皋市長江引水區域供水工程”項目上報、“南通市西北片長江取水口河勢分析”等準備工作。 【成 效】 面對資金和減少人民群眾的用水風險的雙重壓力,我市打破陳規,大膽創新,提出了以“BOT”方式來運行,即在市政府的直接監督下,由中標公司投資、建設工程并運行25年后,資產由市政府接收。上報后,這種方式順利得到了江蘇省發改委及南通市的批準。經招投標,新加坡亞洲環保控股有限公司下屬的南通鵬鷂水務有限公司脫穎而出。建設內容包括日取水能力60萬噸的長江取水頭部、一期日處理能力達20萬噸的凈水廠、如皋境內約43公里輸水管線以及增壓泵站等,建設周期為兩年。 為加速推進這一惠民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從建設、財政等市級機關相關部門抽調人員,專門成立了區域供水工程指揮部,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加速推進。沿線各鎮(區)及供電等相關部門積極參與,大力支持,確保了工程的整體有序推進。南通鵬鷂水務有限公司積極籌措資金,克服了900多米過江頂管、600多米高速公路頂管、取水頭部自流引水頂管等技術難題,不斷提高施工組織水平,保證工程按序時進度推進。 2008年12月30日,區域供水一期工程實現通水。長江(如皋港區)、石莊、吳窯、磨頭、如城、袁橋、如皋經濟開發區(柴灣)等鎮(區)63.5萬人率先喝上了“長江水”。與此同時,2008年初,我市制定了區域供水一期工程于沿線各鎮的配套管網對接方案,并進入實質性設計和施工階段。目前,配套管網西線工程涉及的高明、江安、搬經、常青等鎮全線貫通,春節前將實現通水;配套管網東線工程正組織相關單位進行管線走向的勘測、設計論證,計劃3月開工建設。 今年年底,區域供水工程全部建成后,全市145萬人民將“共飲一江水”,實現用水“城鄉一體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