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湖南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省環保廳副廳長謝立對外通報了“十一五”期間全省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情況。據悉,我省二氧化硫減排目標已經完成。同時,我省湘江水污染整治工作已初見成效,力爭通過五年努力,把湘江打造成東方的萊茵河。
提前完成二氧化硫削減任務
據悉,“十一五”期間,國家給我省下達了兩大減排任務,要求至2010年將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由2005年的91.93萬噸減少到83.6萬噸,下降9%;將化學需氧量的排放總量由2005年的89.5萬噸減少到80.5萬噸,下降10.1%。我省根據重金屬大省的自身特性,自加壓力,將重金屬砷、鎘納入減排考核指標。
通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2009年底,已經提前一年完成國家二氧化硫減排任務,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我省二氧化硫已累計削減10.48萬噸,較2005年下降11.4%;化學需氧量累計削減7.915萬噸,較2005年下降8.84%,完成“十一五”任務的87.5%,年內可完成目標任務。重金屬砷和鎘較2005年分別下降30.23%、25.11%,都已經完成削減任務。
“以前下班回家,短短幾百米的路走回來,皮鞋上就積下一層厚厚的灰。”市民周新民家住書苑花園,以前總感覺長沙空氣不是很清新,但今年以來,他明顯感受到揚塵減少了,空氣質量越來越好。我省不斷加強環保工作讓市民真正受益。
來自省環保廳的數據顯示,2005年全省14個市州,大氣質量只有7個市州達標。到了2010年,全省14個市州已有12個達到了國家的二級控制質量標準,5年全省增加了五個市州大氣質量達標。長沙空氣質量優良率更是在中部6省排名第一。
將湘江水污染整治作為重點
對于全省人民關心的湘江水污染整治工作,謝立表示,湘江水污染整治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困難:第一,流域內行業多,涉及重金屬產生的行業就有6個,冶金、冶煉、化工、有色等;第二,企業的數量多,構成復雜,有大型企業,有中小型企業,參差不齊;第三,湘江水污染的整治中最難的是重金屬污染的防治,這方面在技術上還有欠缺;第四,湘江水污染整治還有一個歷史遺留的問題。
“雖然歷史欠賬多,但我們還是有信心力爭通過五年努力,把湘江打造成東方的萊茵河。”謝立表示。據介紹,湘江與萊茵河,分處歐亞大陸的東西兩端,通航里程相差不多,年均徑流量幾乎相等,流域布局大致相似。當年萊茵河的污染比現在的湘江還要厲害,一度被稱為“歐洲下水道”、“歐洲公共廁所”。1963年,包括德國在內的萊茵河流域各國與歐共體代表,簽訂了合作公約,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萊茵河恢復了生機。
“十二五”期間,湘江水污染防治的重點是在重金屬的污染防治方面,國家發改委、環保部專門將湘江水污染納入了國家防治計劃,資金上將給予重點支持和重點解決。我省將采取各種措施,如要求株洲清水塘地區有的污染企業整體搬遷、整體退出。
下一步,湖南將把湘江水污染整治繼續作為環保工作的重點,三年不行,再干三年,一直把湘江水污染防治工作做好做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