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大連濕地保護發展規劃(2011-2020年)》通過專家評審,這是我市首部涉及濕地保護與發展的規劃。《規劃》系統地提出了大連市濕地保護和發展的實施方案,是大連市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資源的重要指導性文件。
《規劃》是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大連市林業局十余位專家及專業人員經過近一年的實地考察而最終形成的。《規劃》首次摸清了大連市的濕地“家底”。大連濕地分為6大類10種類型,總面積40,8371h㎡,占遼寧省濕地面積33.5%。大連濕地不僅水資源豐富,植物資源也十分豐富,共有濕地植物81科122屬474種,并有濕地鳥類15目41科40種。眾多海灣濕地是保護生態物種、防止海水倒灌的重要基地。
評審組專家認定,《規劃》層次清晰,結構合理,資料翔實,依據充分,指導思想正確,建設目標明確,提出的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等建設項目布局合理,類型齊全,重點突出,對濕地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科研與監測網絡建設等方面要求明確,保障措施有力,政策建議具有針對性、符合全市生態環境規劃要求和大連市情,具有先進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同時,評審組專家及與會各部門代表也對《規劃》提出了意見。國家林業局濕地管理中心副主任、教授級高工嚴承高認為,《規劃》對大連濕地對于大連的重要性及對防災減災的重要性論述不夠。作為沿海城市,海水倒灌的威脅嚴重,而保護好濕地就是保護生態安全。北京林業大學博導、教授崔國發建議,在《規劃》中加入國內外先進城市做法的實例,如深圳市濕地保護工作就非常突出,應作為一個標準。他說:“濕地一旦破壞就不可恢復。為了暫時的經濟利益而破壞濕地資源,很可能三五年后就會后悔。這樣的例子很多。”大連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局長、教授級高工苑增武建議,加大濕地《規劃》實施力度,成立專門管理部門。他說:“由于大連近年來沒有大型災害,因而人們對濕地的意義認識不足,而多數大型災害都是生態環境受到破壞而導致的。”因而提高人們對濕地在生態安全中的作用的認識十分必要。評審專家組建議《規劃》編制單位在認真研究專家和與會部門代表意見的基礎上,對《規劃》文本進行修改和完善,并盡快按程序上報大連市人民政府審批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