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泉州開始近海治污;5年過去了,泉州的陸域、海域環境,發生了什么變化?
昨天(12月2日,下同),泉州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年度最后一次視察,檢查結果讓人滿意。
在城市的外圍,全市近岸海域環境質量逐年上升,今年豐水期、平水期平均水質達標率為75%,這個指標高出目標要求17個百分點;從2007年至今,泉州市主要污染物均實現“雙減排”。
在城市的肌理,作為百源清池引水源的八卦溝,截污改造基本完成,新門街雨污不再直排八卦溝,市區不少截污工程也相繼完工。
結果讓人欣喜,但還有隱憂。
晉江西濱環境治理進展依然緩慢,檢查組成員甚至用了“濤聲依舊”來形容西濱的環境治理,并提出督促批評。環境治理事關城市發展后勁。泉州市人大常委會孫增福代理主任在昨天下午的近海水域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情況匯報會上,用了“新賬不欠,舊賬要還”這樣的表述,形象地展望下一個5年治理環境應有的基本思路。
很快,近海治污也將寫入泉州市“十二五”規劃之中,成為政府部門的日常工作。
整體: 5年投50億狠抓水域污染治理
2006年,泉州市十三屆人大七次會議上通過了《關于加快近海水域環境污染治理的決議》,5年來,泉州市已相繼完成包括污水處理體系工程、垃圾處理處置體系工程、工業污染源整治工程、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程、河道整治工程等五大工程,完成投資50.55億元。
根據泉州市政府的匯報,5年來泉州陸域和海洋環境狀況日漸改善,全市近岸海域環境質量逐年上升,今年豐水期和平水期平均水質達標率為75%,從2007年開始至今,泉州市主要污染物均實現“雙減排”。
市區:新門街雨污不再直排八卦溝
作為百源清池引水源的八卦溝,污染、水質不達標、雨污直排等是曾經的老大難問題。
現在的情況怎么樣了?
昨天上午,人大第一視察小組的第一站,來到八卦溝鯉城區新門街的一段。
視察組成員走進內溝河后的一條小巷內,市人大常委會孫增福代理主任要求工作人員掀開污水井蓋查看。
鯉城區工作人員說,現在的污水井蓋為樹脂制成,避免被盜;同時,通過小巷內的污水井將老城區的雨污水搜集到主管網內,避免了直排。
而在以前,老城區居民雨污水卻是直排到八卦溝內的,而且原有的截污管道不完善,管道內淤積嚴重,檢查井缺失較多,通水能力較差。
今年,改造完成的八卦溝從臨漳水閘至涂門水關全長2.8公里,工程包括八卦溝兩側清淤、檢查井和管道節點改造及金魚巷片區管網改造建設。
今年泉州市政府還出臺了市區內溝河管理規定,除了中心市區八卦溝截污改造基本完成外,泉州市區刺桐東路田淮渠倒虹截污改造,鯉城區江南片區內溝河整治,豐澤區華大街道城東社區、新埔社區排洪渠截污工程等也已基本完工。
批評:晉江西濱環境治理“濤聲依舊”
昨日上午,泉州市人大第二視察小組對晉江、石獅今年近海水域環境污染治理工作進行檢查,對晉江西濱環境治理進展較慢提出督促批評。
檢查組成員提出,晉江西濱環境治理“濤聲依舊”,需要晉江市政府和西濱鎮加大治污力度。
在昨日下午3時石獅公務大廈三樓舉行的匯報會上,晉江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依照《泉州市進一步加強工業園區環境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確定18家第一批實施清潔生產企業按要求組織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對區內的105家企業下發環保整改通知書,目前其中25家已完成環保驗收,30家正委托進行驗收監測。
對于安平橋周邊環境整治,將對52家石材企業全部關閉取締,石獅則將加快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實行雨污分流改造,建設小型污水泵站,開展重點排水戶污水管網改造工程。
未來:分區域分行業繼續治污
在昨天的匯報會上,人大視察組成員表示,從2006年近海治污成為人大議案至今,市人大常委會幾乎每年每季度都組織視察和檢查,目前,每個縣(市、區)垃圾處理廠和污水處理廠基本都建好了,基本完成了整治目標,污染治理事關市民生活環境,必須長期堅持。
針對減排工作滯后的寶洲、北峰、泉港、石獅、晉江仙石等5個污水處理廠,市政府林伯前副市長說,將督促這些滯后項目配套管網的建設、修復和改造,進一步提高各地污水處理廠進水量和進水濃度。
據了解,近海治污將被列入泉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和泉州市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全市“十二五”近海治污規劃將于春節前完成初稿。
接下來,泉州將繼續分區域分行業治理環境,力爭再用兩年,實現十一孔橋閘、蚶江水閘入海水體水質達標。
同時,安平橋上游下洪溪、外曾溪流域環境繼續整治,并要求晉江和南安兩市整治工作互認,督促附近103家工業污染企業限期治理,確保明年3月底前下洪溪、外曾溪流域環境明顯改善,對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的皮革、漂染、石材等行業繼續進行整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