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員正在介紹污泥處理工藝
污泥處理前、中、后的樣品,污泥處理工藝為濃縮-消化-脫水-干化,該污泥處理設備日處理量達240噸。圖中生物污泥含水量為99.2%,脫水污泥含水量為80%,干化污泥含水量為10%
污水處理廠作為一個城市的"標配"逐漸得到社會的認同。然而,怎樣處理污水中所產生固體污泥,一直是困擾污水處理廠的一個難題。記者今日在中法唐家沱污水處理廠了解到,在使用今年8月投產的蘇伊士Innodry?2E污泥處理生產線后,每日能幫助重慶處理污泥240噸,有效的保護了重慶的生態環境。
據了解,一般處理一萬噸污水時,會產生十噸的污泥(理論值)。專家預測,今年全市污水處理量將達到185萬立方,產生的污泥將達到1700噸。目前重慶市污泥處理一般都是送至垃圾填埋場填埋。這種處理方法既擠占了垃圾填埋場有限的填埋空間,又因污泥細小的顆粒容易堵塞填埋場的滲濾液收集系統而造成環境安全隱患。
唐家沱污水處理廠所引進的Innodry?2E污泥處理技術是目前在全球使用的最大規模最環保的污泥干化系統。該系統采用兩級干化處理,將污泥的含水率由75%降至10%,實現處理過程中不產生灰塵和最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處理后的干污泥可和煤炭混合制成替代燃料,再處理后的干污泥還能夠作為土壤種植花木。新的處理方法避免了單一的污泥填埋的途徑,為污泥的再生再利用找到了新方法。
"我們準備再擴建一條干污泥生產線,使污泥處理能力達到320噸"唐家沱污水處理廠總經理薄鋼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