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地保護將成為今后中國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的重點之一。今日發布的中國首部針對農村飲水安全的報告《中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實踐與探索》中指出,水源地保護是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的關鍵所在,維護健康的淡水生態系統是實現飲水安全可持續的有力保障。
自2005年起,水利部在全國實施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共投入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總投資1000多億元。截至2009年,共興建各類供水工程近百萬處,已經解決1.65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今年還將解決6000多萬農村居民的飲水問題。各級水利主管部門采取各種措施,不斷建立和完善農村飲水工程水源保護制度,針對目前農村已建飲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和運行現狀,加強對已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探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性質、管理體制,探索建立能夠促進工程長期運行的良性機制,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經驗和成果。但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污染問題加重,僅靠工程措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飲水安全問題,水源地的生態保護措施日趨重要。
在發布儀式上,中國灌溉排水發展中心(水利部農村飲水安全中心)主任李仰斌說,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除了工程措施之外,生態措施也同樣重要。解決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任重而道遠,還需要多方的努力和參與。相信《中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實踐與探索》能夠為基層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加發布儀式的王浩院士表示,當前,我國農村水源地保護還是一個十分薄弱的環節,在水資源功能區劃分、水源地確定與保護、流域污染的防治和農村水環境改善等相關環節,既缺乏政策支持,也缺乏有力的技術、資金支持。世界自然基金會和水利部農村飲水安全中心近年來“圍繞農村飲水建設和管理、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等相關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批很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在本書中為政府在農村飲水領域政策制訂、規劃編制等提供了參考。
世界自然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項目實施總監朱春全博士指出,我國當前各種形式的水危機日益涌現,突出表現為不僅僅是水資源的短缺,同時也是水資源管理上的危機。如何與水和諧相處,考驗著人類的智慧。世界上的每一條河流都曾經是自由流淌的,而擇地而居的人類總是希望擁有更多的清潔的水,而飲水的安全與否,是人類生存的一條底線。他在發布式上呼吁“只有健康的淡水生態系統才能提供清潔的飲用水,只有推動流域綜合管理,多方共同維護河流健康才能確保飲水安全。”
為了推動生態措施解決飲水安全問題,自2008年以來,世界自然基金會與水利部農村飲水安全中心開展合作,在農村飲水安全研究與政策、水源地保護、公眾宣傳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中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實踐與探索》即雙方合作的階段性成果之一。與此同時,在可口可樂公司的資助下,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岷江和嘉陵江流域開展了農村水源地綜合保護的試點項目。其中,世界自然基金會在成都水源地所在的郫縣園田村開展的試點項目通過恢復自然河道清潔小流域,建設新型沼氣池和庭院人口濕地以治理農村生活污水,開展有機農業以減少農村面源污染,引進河流健康積分卡手段,有效地推動了農村水資源保護和發展。
《中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實踐與探索》這一報告,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探討、分析了目前中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狀況,較為全面、客觀地總結了中國政府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并融入了實際的案例分析,將對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發揮較好的指導作用,對完善相關政策提供很好的參考,并將引導基層進一步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積極探索有效的管理形式、方式和相關政策。
據悉,《中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實踐與探索》由來自水利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的20多位專家歷時兩年編著。在此基礎上,水利部將和包括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內的機構和專家合作,推動農村水源地保護相關政策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