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水利局和市防汛辦統計,接連幾天的陰雨,已讓全市水庫增加有效蓄水2000萬立方米,滇池增加蓄水4000萬立方米。全市中、小型水庫和壩塘蓄水已達10.3億立方,目前全市已完成年度蓄水計劃的70%,其中柴石灘水庫蓄水完成最好,已達計劃任務的97%,云龍水庫由于每天要向主城供水,完成蓄水任務為計劃的60%;由于城區降雨比較集中,滇池水位與去年同期相比也有所提升,蓄水總量已超過去年同期,達到4.54億立方,完成全年蓄水計劃的95%。
面對有利的降雨形勢,分布在西山、祿勸、富民、晉寧、尋甸等縣區的2.4萬多個小水池和14.7萬個小水窖正抓住時機蓄水,目前已蓄水280多萬立方米,占全年計劃數的2/3。
西山 每塊地一個小水窖
西山區海口街道辦事處白魚村委會祿海新村是個移民村,今年的干旱,讓新村遭受了不小的經濟損失,農作物大量減產。“明年再旱的話,情況就不會那么嚴重了。”村民楊永生欣然地說,今年政府為大家修建了小水窖,每塊地里都有一個,他家就有4個小水窖,每個能蓄15立方米,目前都已經蓄滿了水,能基本保障干旱時節的生產用水了。
今年,西山區大力推進“五小”抗旱水源工程建設,千方百計加強蓄水供水能力,掀起了水利工程建設的新高潮。同時,采取BT、BOT、TOT等模式籌集社會資金用于水源工程建設。 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成小水窖9567個、小泵站49個、小水池107個、小引(飲)水管道378.3公里、小水渠52.88公里、小壩塘74個、防滲渠35條共48.93公里,完成總投資1億元,均超額完成預定目標任務。通過全面、成體系的開展抗旱“五小”水源工程建設,共新增有效灌溉面積0.8萬畝,改善灌溉面積0.3萬畝,解決了1.74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我們嚴格按照蓄水防汛并重,先蓄后泄,以蓄為主的工作思路,全力做好蓄水防汛各項工作,同時抓住后汛期降雨的有利時機,一庫一策、一塘一策,落實蓄水責任。”西山區水務局負責人介紹,將加強水庫科學調度管理,一切工作服從并服務于保障城市供水,有城市供水任務的水庫要暫停農灌供水,確保城市用水安全,城市供水水庫徑流區內的水庫壩塘服從統一蓄水調度,千方百計增加供水水庫蓄水。
為推進水利工程的建設保障蓄水工作,下一步,西山區將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畜飲水安全。對可能發生供水短缺的地區,認真進行再摸底、再排查,制訂科學合理的供水計劃和應急方案。在旱情特別嚴重的地區,以街道辦事處、社區、居民小組為單位,進一步細化供水計劃,確保不使一家農戶斷水。因地制宜,采取蓄、引、抽、提、拉、截流等多種措施,想方設法增加應急水源。對于特別干旱沒有水源的地區,積極組織農機和其它機械運水送水,優先保障群眾生活用水。
西山區水務局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抓好重點骨干水源工程前期準備工作和五小水源工程的建設進度,力保今冬明春農灌用水科學調度,整合資源,并充分利用河道、水庫及地下水,綜合運用井灌、渠灌和水利設施、抗旱機具等千方百計做好春灌工作。
尋甸 清水海蓄水完成92.8%
連日的降雨為尋甸的水庫、塘壩蓄水帶來良機。在確保庫塘安全的前提下,尋甸科學分析、合理調度、加強指導、一庫一策,千方百計增加蓄水,確保人民群眾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用水。
通過近段時間的降雨補水,相對于今春干旱時節,整個水面已明顯上升,原來完全裸露在外的巖石,也已經被水淹沒了一半。尋甸縣水務局的陳學工程師告訴記者,清水海去年同期蓄水4181.25萬立方米,今年根據計劃將蓄水4400萬立方米,現實際蓄水已經達到4082萬立方米,完成計劃數的92.8%,如果按最近50萬立方米供水量計算,用不了多長時間將圓滿完成計劃蓄水任務。
除清水海外的尋甸第二大中型水庫鳳龍灣水庫,去年同期只有526萬立方米的蓄水,今年計劃蓄水1300萬立方米,實際蓄水1229萬立方米,已基本完成了任務數。小型水庫合計計劃蓄水3226.2萬立方米,現實際蓄水2344,完成計劃數的73%。塘壩合計計劃蓄水391.62萬立方米,實際蓄水256.5萬立方米,完成計劃數的65%。總體來看,今年尋甸縣范圍內計劃蓄水9317.82萬立方米,實際蓄水現達到7911.5萬立方米,完成計劃數的85%,而中型水庫蓄水好于小型水庫,小型水庫蓄水好于塘壩。
晉寧 積極建設水源工程
“終于看到塘子里的水多起來了,也不用再到遠處拉水澆地了。”看著地里長勢喜人的蔬菜,上蒜鎮段七村民李會芳高興地說。
根據氣象部門的統計,晉寧縣多年平均降雨量906.7毫米,2009年晉寧縣降雨量為608毫米,而截至9月30日,2010年降雨量僅為501.4毫米,為近二十年來最低值。百年一遇干旱面前,晉寧縣積極開展水源工程建設,加快推進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全縣已建成小水窖6228個,小水池35個,小壩塘54座、小水渠260.8千米,小泵站15座,小型引水管道159千米。其中,小水窖、小水池已蓄水約15000立方米。
小型水源工程項目的實施,及時解決了困難地區飲水問題,提高了庫塘、水窖、水池的蓄水和抗旱能力,增加了泵站的提水能力,改善了灌溉渠道的輸水條件,減少了輸水過程的水資源浪費。據不完全統計,通過小型水源工程建設項目的實施,已使全縣1個集鎮47個自然村約48400人、1700頭大牲畜擺脫了飲水困難的困擾,有效改善了23900余畝的農田灌溉條件,增加和提高了全縣應急抗旱的水平和能力。
國慶以來連綿陰雨,晉寧縣降雨量為68.2毫米,及時緩解了旱情,干渴多時的庫塘也終于暢快地蓄水了。9月29日,晉寧現有蓄水2123萬立方米,而下雨后10月11日統計顯示,蓄水量達到了2345萬立方米。
下一步,晉寧縣將未雨綢繆,抓好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確保群眾飲水安全。同時,積極籌措資金加快推進酸水塘水庫、楊柳沖水庫等5件重點水源工程建設以及栗廟水庫、映山塘水庫等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
石林 2個多月提水入庫300萬方
為全面完成今年的水庫壩塘和水窖蓄水計劃,充分做好當前和明年的生產、生活和生態建設用水準備,石林縣委、縣政府和水務部門緊緊抓住降雨有利時機,積極組織水庫管理單位和農戶進行提水、堵水和蓄水工作。截止10月12日,全縣水庫蓄水已達5156萬立方米,占全年蓄水計劃的62.6%,比9月底的4941萬立方米增蓄215萬立方米;全縣水源工程已建水池98件、小水窖16250個,水窖蓄水達52.6萬立方米,比9月底的49.7萬立方米增蓄2.5萬立方米。據石林氣象部門介紹,截至10月12日,石林全縣降水已達685.8毫米,超過去年全年降雨量。
此外,石林在全面加大引水入庫工作力度的同時,從7月25日開始提水入庫。截至目前,全縣共啟動提水入庫10處。全縣最大的黑龍潭水庫從8月25日調水到南海子水庫。從7月25日至今,已提水入庫近300萬立方米。與去年同比,全縣共增加蓄水1743萬立方米。
宜良 “引提抽截”保蓄水
針對今年嚴峻的蓄水形勢,宜良結合本地實際,采取引、提、抽、截流等多種措施,抓住每次降水,攔截地表徑流,堵溪截流,挖溝引水,千方百計增加庫、塘、堰、池的蓄水量。多措施做好庫壩蓄水工作。早行動、早安排,因地制宜,緊緊抓住汛期有效降雨時段。一庫一策、一村一策,全力做好現有水庫的上游來水和引蓄、提蓄的管理,千方百計增加庫塘蓄水。
截至目前,宜良縣累計蓄水量4125萬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庫蓄水2019萬立方米;小(一)型水庫蓄水670萬立方米;小(二)型水庫蓄水953.9萬立方米;小型水庫蓄水509萬立方米。(昆明日報 記者楊雪煌 王儀 通訊員李燕 馬永烈 楊艷瓊 張雪剛 李霖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