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是一項涉及面廣、任務重的系統工程,在綜合整治中,應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從思想道德教育的開展、農民文明意識的養成、管理制度的健全和村規民約的完善等方面著手,逐步建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全面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筆者建議如下:
科學規劃,加大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指導力度。要抓緊編制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立足本地實際,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緊密結合,與促進農民生產生活方式轉變緊密結合,與鎮村布局和村莊建設規劃緊密結合,統籌推進實施。要緊緊抓住規劃這個“牛鼻子”,通過落實項目、資金,推進環境整治,解決農村突出環境問題。
清潔水源,突出抓好飲用水水源保護。加強組織協調,集中各方力量,全面開展縣、鄉、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污染整治工作,切實提高農村飲用水水源的安全保障能力。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農村實際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處理方式,完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逐步建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采用氧化塘、人工濕地、地埋式生活污水凈化池、生物技術、土地利用、沼氣工程等適宜處理技術。
清潔村莊,強化農村生活污染治理。完善戶集、村收、鎮處理的運行體系,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實現全覆蓋。提高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率,并試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農村中小企業產生的工業廢物、危險廢物納入當地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處置系統;農村醫療廢物統一納入城市醫療廢物收集處置系統。開展生態示范區、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村創建活動,通過開展農村環保創建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改善農村面貌。
清潔生產,科學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按照農業技術生態化、農業生產清潔化的要求,大力發展高效、生態和安全農業。積極實施農業標準化,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引導農民科學使用化肥、農藥、飼料、獸(漁)藥等農業投入品,推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規模化生產。切實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在重點流域區域及飲用水水源地等生態敏感區劃定畜禽禁養區,確保畜禽養殖場的選址、布局達到環境保護的要求。
優化布局,著力提高鄉鎮工業污染防治水平。要推進鄉鎮企業集中布局、集約發展。鄉鎮企業要加快向各類工業園區和工業集中區集中,實行污染集中控制、集中處理、集中監管,避免出現村村點火、到處冒煙現象。
統籌協調,切實加強農村環保管理能力建設。農村環境整治重在建設,難在管理。因此,必須正確處理集中性整治與經常性管理的關系,逐步建立和形成農村環境整治管理長效機制。加強對整治工作的考核,健全管理目標責任制。積極探索村民自主管理的途徑,組織引導農村干部群眾參與管理,通過完善村規民約、聘請義務監督員等方法,加強巡查,及時管護,為全面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供有力保證。
|